拟杆菌科

拟杆菌科(学名:Bacteroidaceae)为拟杆菌目的一科细菌,模式属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本科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化能有机营养的专性厌氧杆菌,细胞可呈直杆状、弧状、螺旋状或多形态,但不分枝;运动或不运动;可代谢碳水化合物、蛋白胨或代谢中间产物,产生可检测的有机酸

历史

拟杆菌科由E.普里布拉姆于1933年建立,其后虽有修正,但基本表现特征未曾更改。现在所用的定义是L.V.霍尔德曼等人于1984年提出的。

第一群

有机化合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包括拟杆菌属梭杆菌属。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卷(1984)中,还包括纤毛菌属丁酸弧菌属等11个属。这些属是以细胞形态、鞭毛、可代谢的底物和产物的种类来区分的。拟杆菌属和梭杆菌属中的有些种是人类致病菌,造成深层器官(脑、肺、肝等)脓肿。其余各属、种细菌多是动物消化道栖居菌,有许多是瘤胃细菌。

第二群

是以元素硫或氧化性无机化合物含硫化合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有脱单胞菌、脱硫弧菌属等8属。这群细菌都是具有细胞色素,可依据其含硫电子受体的种类、细胞形态、代谢底物等来区分。它们多栖息于水域淤泥中,少数可见于动物消化道中。

第三群

是以质子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细菌。还不能单独培养,必须与利用氢的产甲烷细菌或硫酸盐还原菌共同培养。1967年,M.P.布赖恩特发现这类细菌,1980年和1981年发表两个新属、新种:共养杆菌属、沃氏共养杆菌和共养单胞菌属、沃氏共养单胞菌。前者只降解丙酸,后者即可降解C4~C8的多种脂肪酸,又可降解丙酸。

Acetofilamentum Dietrich et al. 1989

醋热菌属 Dietrich et al. 1988

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Castellani and Chalmers 1919

Capsularis Prévot 1938

Phocaeicola Al Masalma et al. 2009

参考资料

Author avatar
雪山春水
5评
转发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2313号

虚幻引擎雅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