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创建于1958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建立的社会科学院,由当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历史研究所与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法律系合并而成,为上海唯一的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最大的地方社会科学院,为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之一。该院地址为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党委书记为权衡。
1959年初,中共上海市委决定上海社会科学院改为科学研究机构。1967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赤卫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委员会”夺取了院党政领导权。1978年10月1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正式恢复,隶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恢复重建,情报研究所成立。1982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社会科学院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批准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有21个。1991年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组建院职改办,机构属人事处建制。1999年4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获准设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9月中旬,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属研究中心管理条例》。
上海社会科学院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和世界史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农业经济与管理、情报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上海社会科学院设有17个研究所、12个管理部门、6个直属单位和17个院直属研究中心。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共有在职工作人员808人,其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80人,正高146人,副高21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77%。
2015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被列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2021年7月,中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支部委员会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24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退休第九党支部获得上海市离退休干部2022-2024年度示范党支部和上海宣传系统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称号。
历史沿革
奠基创业
1958年6月4日,上海市高等院校科研规划会议决定:将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法律系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四个单位合并,筹建上海社会科学院。同年7月19日,筹备小组向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提出了《关于建立社会科学院的方案》。同年9月,由上海财经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四个单位合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社科院——上海社会科学院。1959年初,中共上海市委决定上海社会科学院改为科学研究机构。同年4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组建哲学所和政治法律研究所。次月,该院教务处编印了《上海社会科学院1959年度科学研究计划》。同年7月,遵照上海市政府决定,历史所脱离复旦大学,转属上海社会科学院。同年8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正式成立。同年9月1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组织机构系统图绘制完毕。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接市委的批复,同意将上海经济所及上海历史研究所流的编制和经费划归上海社会科学院。同月2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成立。
1960年1月1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上海社会科学院1960年至1961年教学工作规划(草案)》。同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同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办公室成立了外事秘书组,主要负责外宾接待工作。同年4月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界动态》正式创刊。同年4月2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正式成立。同月,根据上海市委指示精神,上海社会科学院业余大学移交上海财经学院。1961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制订了各自的科研规划。同年7月至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院部制订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意见五十五条》,提出了55条改进工作的意见。1962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颁布《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意见五十五条》,并决定在该院试行。同年3月,经上海市委批准,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历史、政法三个研究所各自建立党组。同年7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向市委宣传部提出《关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行政建制和精简机构问题的几点意见》,确定院部精简机构,加强各研究所。1963年2—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经济所、历史所、政法所、国际问题所先后制订十年(1963--1972)科研工作规划(草案),院党委召开各党员所长会议,讨论各所规划。同年10月,上海市委决定恢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法律研究所划给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筹建的基础。1964年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向市委宣传郝提出院七年(1964—1970)事业规划。
文革浩劫
1966年5月2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派代表在党委会议上宣布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革命领导小组”。同年6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参加城乡“四清’’运动的人员回院参加“文化大革命”;又派出“文化革命工作队”进驻上海社会科学院,队委下设材料组、秘书组,取代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的领导职能。同年9月,上海市委决定撤销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革命工作队”并成立临时党委,各所及院部相应建立“文革小组”。1967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赤卫军上海社会科学院委员会”夺取了院党政领导权。1968年底,上海社会科学院除部分工作人员调“市革会”及“市革委”地区组工作外,其余人员均到地处奉贤区的“市直五七干校”参加学习、劳动,被编入“市直五七干校六兵团”,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建制被撤销。
改革探索
1978年5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准建立由江岚、蓝瑛、陆志仁、夏其言、蔡北华、李锦春、陈东阜7人组成上海社会科学院筹备小组,组长江岚,副组长蓝瑛,着手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恢复工作。同年8月26日,筹备小组向市委提交了《关于筹备恢复上海社会科学院的情况和问题的请示报告》。同年10月1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正式恢复,隶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经济研究所、历史研究所恢复重建,情报研究所成立。同年1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成立。同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成立。1979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刊《社会科学》创立。同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恢复重建。同年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恢复重建。同年5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立。同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成立。1982年上半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和有关部门草拟了《关于改善党委工作》《关于积极选拔中青年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及《关于院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的设想》等建议。同年3月,《院讯》试刊号出版。同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成立。同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社会科学院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批准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有21个。同年7月,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同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建立。
1983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制订《上海社会科学院“六五”期间的科研规划》。1984年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干部大会,讨论上半年度院党委工作和院务工作要点。院务工作要点中把“调整班子和机构改革”“加强和改善对科研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等作为工作重点。同年10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公布《上海社会科学院体制改革方案(讨论稿)》,改革措施:党政分工,院、所长负责制;扩大各研究所在科研管理上的自主权,充分发挥院、所两级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三个对外服务中心;建立责任制,逐步实行聘仟制。1985年5月,院务会议决定实行院长基金制和科研经费包干制。同年8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制订《关于院、所分权的几点意见》,实行所长负责制,增加所的活力,扩大所的自主权,是科研领导体制改革的核心。同年1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制订《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专业人员、管理人员职务名称系列及结构比例暂行规定》。1986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将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列入工作议程。同年7月,院务会议讨论了《研究人员职务聘任工作实施细则》《关于行政干部实行聘任制的意见》和《关于13个单位1986年至1987年底职工控制数及人事权限的决定》等三个文件。同年9月,科研职务聘任制在哲学所、经济所两个所开始试点。
1987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干部大会,对1987年工作提出要求,认真做好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的工作为其中内容之一。同年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关于行政干部实行聘任制的暂行规定》,各单位在院部下达的人员控制数内,实行院所二级聘任制。同年5月,经批准重新组建了上海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同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公布《所长负责制试行条例》《关于院所分权的若干意见》和《各所财务管理试行条例》。1988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提出《关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各所实行党政职能分开的意见》。同年5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和院长办公会议决定,调整院部机构设置。同年7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向上海市财政局提出《关于设立院长基金的报告》,10月市财政局复函,同意试行。1988年8月3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复同意将上海社会科学院列为上海市政府的直属事业单位,由市政府直接领导。同年9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划归上海社会科学院管理。1990年10月,上海市人事局、同意组建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高级专业技术职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同年1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成立。1991年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组建院职改办,机构属人事处建制。
1992年5月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正式更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同年12月2日,上海市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情报研究所更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1993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同年9月,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创办《邓小平理论研究通讯》。1995年1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大学联合办学协议签订仪式在上海大学举行。同年10月27日,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IIAS)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签署为期两年的谅解备忘录。1996年12月1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和美国九十学社联合举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征文研讨会暨颁奖大会”。1997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大楼正式开工。同年4月,上海社会科学院颁发《上海社会科学院科研职业道德规范》。1998年19月15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部大楼竣工,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文学所、历史所、哲学所、信息所和图书馆等单位入驻。1999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上海社科院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同年3月3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在院分部大楼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同年4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获准设立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5月4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学术讨论会。同年5月2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上海研究中心”。
2000年4月25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同年10月1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印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联合举办“21世纪中印合作伙伴关系研讨会”。同年11月28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以“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为主题的2000年度邓小平理论研讨会。2001年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2001年院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上海社会科学院2001年工作报告,原则通过《上海社会科学院“十五”事 业发展规划》,下发《中共上海社会科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2002年6月25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注册域www.SASsorg.cn成功,于7月8日正式启用。2003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正式成立。同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社会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同年11月,上海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合作组建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2004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被评为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同年3月25日,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举办2004年首次上海现代化论坛,主题为“协调和均衡-上海社会发展的趋势与战略”。2005年2月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同年9月中旬,上海社会科学院发布《上海社会科学院院属研究中心管理条例》。
2006年1月1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台湾“中华欧亚基金会”共同主办“大陆经济发展与两岸经贸交流前景研讨会”。同年12月2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与浦东新区政府签订支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合作协议。2007年9月16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与同济大学合作签约仪式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举行。2008年1月1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合作签字仪式举行。同年4月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与复旦大学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举行。2010年17月14日,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社会建设研究基地揭牌签约仪式。2015年12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被列为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2019年4月30日,上海社会科学院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2021年1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V4研究中心。2024年9月12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分会成立。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共有在职工作人员808人,其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80人,正高146人,副高21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博士学位者占77%。
机构设置
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各类纸本图书收藏量超过200万册,是国务院学位办指定的哲学社会科学博硕士论文收藏单位,是这个重要的古籍收藏机构。所有阅览室和书库完成升级改造,配有自助复印、自助扫描等设备,并提供无线上网。图书馆引进各类电子资源数据库160余个,整合国际组织开放资源90余个,覆盖学术期刊、图书、古籍、报纸、历史档案、数值数据、文献索引、参考资料等全类型。建设学术资源统一发现门户,实现数字资源一站式集成检索和获取。2019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库专题书库和专题数据库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年度重大科研成果。
合作交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海外众多高校和智库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2004年起开始举办的“世界中国学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学术宣传的重要渠道和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学研究交流平台,2023年11月举办的“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取得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国际影响。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上海社会科学院于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为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和世界史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农业经济与管理、情报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拥有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
注:▲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
教学建设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三助”、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医疗补助等组成。
一、研究生奖学金
研究生奖学金主要由普通奖学金、专项奖学金构成。
1.普通奖学金
普通奖学金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资设立,面向非定向研究生,最多资助三年。
博士生:
一等奖1.84万元/年(含1.3万元培养费/年)
二等奖1.72万元/年(含1.3万元培养费/年)
三等奖0.42万元/年
硕士生:
一等奖1.38万元(含0.9万元培养费/年)
二等奖1.26万元(含0.9万元培养费/年)
三等奖0.36万元
2.专项奖学金
专项奖学金由社会团体、企业或个人以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资设立,面向全体研究生。如“上汽通用汽车发展研究青年奖学金”“上海市发展研究奖学金”“张仲礼研究生学术奖”“逸思奖学金(暂名)”“优秀毕业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核心刊物学术论文奖励”等。
二、研究生“三助”
研究生“三助”指助教、助研、助管,面向非定向研究生。每月可获得不低于300元的“三助”费。
三、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贴息以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政策性商业贷款,最高贷款额为每学年6000元/年。本金由研究生毕业后偿还,还款总时间为毕业后6年。
四、困难补助
困难补助分“特困补助”“社会资助”“应急补助”等,面向非定向研究生。
五、医疗补助
医疗补助指研究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报销个人承担部分以外的就医费用,面向非定向研究生。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1986年,法学所接受国家科委下达的起草《技术合同条例建议稿》的任务,成立李铸国为首的课题组。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技术服务合同立法研究》和草拟的《技术咨询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实施条例》,被立法机构采纳。这个课题荣获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李铸国获得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社科院已经完成“七五”期间《双重运行机制论》《社会科学学》《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香港比较》《上海乡镇工业结构调整》《当代美国经济新编》《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等重点课题。1991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批准上海社会科学院26项课题列为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2002年,组织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专著和理论学习文章,《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丛书》在中共十六大召开前夕出版,成为上海市理论界的重要理论成果。
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共获立项国家级课题2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8项,包括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专项项目4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一般项目12项,青年项目7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立项项目中,上海社会科学院共中标41项。其中,一般课题20项,青年课题14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系列课题3项;“江南文化研究”系列课题1项;市智库研究专项课题3项。中标上海市科委项目5项。其中,“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项目2项,软科学研究基地2个。
2018年中标国家课题一览表(29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项目(4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2项)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7项)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
2018年中标上海市社科规划课题一览表(41项)
一般课题(20项)
青年课题(14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系列课题(3项)
“江南文化研究”系列课题(1项)
市智库研究专项课题(3项)
2018年中标上海市科委项目一览表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重点课题(2项)
市科委软科学研究基地(2个)
“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系列丛书书目
2018年“上海社科院院庆60周年青年学者丛书”出版书目
参考资料
学术期刊
《史林》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刊物,创刊于1986年。初为季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史林》为综合性专业历史刊物,设有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城市史、世界史和研究述评(包括书评)等栏目,其中中国古代史侧重明清江南区域史研究,城市史侧重上海城市发展史研究。《史林》 于 1996年入选“中文核心刊物”,1997年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期刊提名奖。《史林》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等院校历史教学与历史研究源刊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统计,《史林》名列第3位。2006年初《2006年度CSSCI来源期刊》公布 25种入选刊物,《史林》在历史学类刊物中名列第8位。
《上海经济》(月刊)1984年创刊,是由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专业性学术经济期刊。《上海经济》的办刊宗旨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新问题,传播新知识,反映新动向,启发新思路,并对上海及长江三角州地区的经济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凸现她的现实性对策性和前瞻性。《上海经济》被北京大学1992版核心期刊收录,获得首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200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社会科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始终坚持学术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办刊原则,发文范围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发表反映中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最新成果的文章,鼓励学术争鸣,倡导新兴学派。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学、哲学、文学、历史等学科领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上海社会科学院视觉识别形象手册》通过标准化、系统化的视觉语言和符号,对外传播办院宗旨和理念,提升上海社科院的公众形象和影响力。标识标准色定名为尚社蓝。1、三个“S”中间凸起,形成“山”字造型,象征社科人志存高远的境界和勇攀科学高峰的意志。2、三个“S”也形似“川”字,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气质的象征。3、三个“S”也像在蓝色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航船扬起三片风帆,象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文化“出海远行”,走向世界的开放态势。4、金字塔型的“A”,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具有宽厚文化底基和顶尖学术水平的象征。
形象宣传
上海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视频《我和我的祖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2020年新年贺岁片《尚社人的一天》。
领导团队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院况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07-30
上海社会科学院.天眼查.2025-08-12
本院地图.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8-11
现任领导.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4-10
上海市级专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志.微信读书.2025-08-11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8-11
上海表彰“两优一先”,400名个人、200个基层组织获荣誉称号(附名单).上海表彰“两优一先”,400名个人、200个基层组织获荣誉称号(附名单).2025-08-11
上海社科院退休第九党支部荣获上海市离退休老干部示范党支部荣誉称号.上海社科院退休第九党支部荣获上海市离退休老干部示范党支部荣誉称号.2025-08-11
上海社科院成立V4研究中心,波兰驻沪总领事:合作新篇章_澎湃国际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The Paper.2021-01-30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美同学会分会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欧美同学会分会成立.2025-08-11
学者.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8-11
名誉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8-11
特聘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8-11
学者.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8-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2025-08-11
上海社会科学院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名称.上海社会科学院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学科专业名称.2025-08-11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奖助体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奖助体系.2025-08-11
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年成果统计——学科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8-11
史林.中国知网.2025-08-11
《上海经济》简介.《上海经济》简介.2025-08-11
期刊介绍.中国知网.2025-08-11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25-08-11
院徽:上海社科院的文化倾诉.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8-11
概况.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8-11
历任领导.上海社会科学院.2025-04-10
喜报!2021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章)、工人先锋号揭晓!宝山这些单位、个人、班组获奖.澎湃新闻.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