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常留

阎常留(今作闫常留),济南府德平县(今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闫家村)人,生。像貌魁伟,秉异才,年甫弱冠,文章湛然露头角,工词曲,精乐理,善作悲喜剧,著有《天雨花填词》若干卷,时人目为关汉卿流。为人不谐流俗,疾恶如仇。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已酉科,有史进功者,自知难于考取,以白银二百两赂主考,捐得小登科,榜出后,闫常留不愤,赴学院质问,提出将史之试卷贴出公议。主考官自知有错,婉言求勿扩大,并知会县知事,重大受,令史登门道歉,邑中周知,史随人格扫地,从此结下仇隙。闫常留气秉如斯,道德品质,乡望素著,与杨覃被视为乡中文武松义士。二人友尚往来,相与谈论国事,皆对叶芳的收买胥役墨吏、营私舞弊的行为,深为不满。清嘉庆四年(1799),赃官叶芳知德平县,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怀仁镇杨家村廪生杨橝及子杨小受托找赃官求减丁银漕米。叶芳不由分说,举刀砍向杨橝,杨小一气之下抖枪将叶刺死。按清律,杀知县要屠全县。杨知事态严重,欲投案自首。闫家村义士闫常留挺身而出,送走杨家父子,自担杀人之责以救全县,被押京城问斩,头悬前门。后乡民收其尸回乡,捐资铸银头安葬。时传民俗音乐云:“闫常留,是好汉,豁出一命救全县。”

怀仁义士

杨覃(或杨橝,生卒年不详),原德平县怀仁镇杨家庄(现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杨家)人,廪生,精于歧黄之道,在怀仁街开设药铺行医,医术高明,在群众中颇有威信,他兼任乡团长,与儿子杨小皆通武艺,维持治安,望重一方。杨覃胸怀大志,仗义好侠,与闫常留世友善,肝胆相投。尝表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钳制汉族最甚,“文字狱”尤盛。可惜德平小邑,势单力薄,空怀陈、吴之志,苦无大泽之乡耳。

勇斗贪官

这一天清晨杨覃腰佩长剑,其子杨小手执花枪,整起一队乡勇,正准备进城,忽县衙差役来杨家催收糟米,蛮不讲理;杨覃领起群众,拿起枪、刀、锄头,一拥而上,把差役赶跑。杨覃随势赶到城内,城内群众也知是为交涉减免糟米而来,也跟随蜂拥齐上,过了前宜门,直奔大堂。史进功已知昨天叶芳到闫家吃碰的事,看到杨覃带武器而来,正宜火上加油,心里说:“闫常留哇,叫你认识我姓史的!”便驰报叶芳说:“老爷,不得了啦,闫常留领着人反了来啦!”叶芳听了,怒上加怒,脱掉衣服,手持单刀,气冲冲闯了进来。

杨覃见叶芳出来了,急走向前,举手打个招呼道:“老父台一向可好!今天我们来,没有他意,是来商量……”。叶芳并不理睬,一个箭步窜上来,迎头一刀,他想杀一压众。杨覃急拔剑自卫,封出刀去,叶芳回手又是一刀,杨覃闪过一旁,说:“老爷,你疯啦!”叶芳仍不搭话,又举刀奔来,这时杨小气愤不已,抖枪刺中叶芳咽喉,叶芳仰面倒地,杨小又一枪倒下,连人带枪贯入地中,当即毙命。群众齐喊:“该死,该死!”一哄而散。杨覃返身出衙,从文庙后学道胡同,投南门。走到白麟书院旁,适逢阎常留到,见杨覃神色便问:“身体如何?”杨覃说:“我把赃官杀了!阎常留顿感一阵沉闷,良久,说:“大哥,快快远逃!天大祸事,有我担当。”杨覃说:“应我来当,我去济南市投案自首!”阎常留说:“一人自守不济事,按清律,杀知县是要屠全县的!你速走,我自有去处!”

闫常留目送杨覃走远了,毅然直奔大堂。高喊道:“杀知县的是我,快把我绑了!”众衙役正觑着叶芳尸体慌慌无措,听见喊声一看,都认识他,不肯动绑。阎顿促道:“塌天大祸,若无凶首,德平县还要不要!”目色如血。只得将他入狱。

详文押解送省,巡抚镇台衙门立即会院司官员开庭公审,观众如堵,闫常留意态自然,毫无惧色,侃侃历述叶芳在任,勾结土豪,营私舞弊,贪污自肥,不计民生,糟米涨码,百般勒索,民愤弥天,遂酿成此事。责任在我一人,无关德平子民。三审无异词,划押奏明,押解入京。这时巡抚衙门早已下令遣官,到德平。调集邻县乡勇,绕界拉上黄绳,严密封锁,不许放出一人,专待命开刀问斩。

结怨贪官

满清王朝到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已腐败透顶。一贯的重满轻汉政策,已广泛造成排满情绪,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班汉族败类,贪官污吏,勾结地方奸邪,狼狈为奸,横征暴敛,鱼肉乡民,直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官场之间,更是官官相贿,巴结权势,结为朋党,安排美缺,达到老虎同吃肉,吮吸人民血,走狗得缺,搜刮民财,分献权势,是一群大大小小的恶魔。

嘉庆元年(1796年),原德平县来了一任捐班知事叶芳,捐班,即花钱走后门买的官儿。该官广东归善县人,他的内兄在朝作吏部山东省主事,替他买了前程来德平,以后再图晋升。物以类聚,当时德平有个拔贡史进功,是个专长谄媚、进谗的人,叶知县一到任,就结为死党,助纣为虐,排斥正义之士。杨覃、阎常留就都在他们排斥之内,被视为眼中钉。

赃官叶芳,大刮民豪,既有他的鬼目的,又有一套诡办法。私自加征丁银糟米,暗中涨码,逐年渐增,就象蚊子偷吸人血一样,不知不觉中被吸满肚囊,他并穷凶极恶,大捕“外逃苦丁茶赢户”,即至贫无力完纳外逃的,也要捕回逼索。这样,不到三年,他就刮取了民财动万两计。

贪心是填不满的坑,叶芳又做起了黄梁粱梦。他嫌地瘠民贫,捞不到更大油水,便买通上司,谋得一个美缺,一俟征完糟银就调往寿光市,前前后后,需开一笔花费,又舍不得动支存顶,反正是最后一槌子买卖了,于是再把糟米涨码,管他三七二十一,一走了之。

按:正糟米,每亩完一升一合一匀四抄,叶芳私加八合,成为一升九合多。常列是:麦秋后完丁银,大秋后完糟米,叶芳却在四月间就征糟米。德平当时共分长魁、怀仁、禹贡、基山、宜丰五乡,共七百二十村,实种田七千四百八十亩,每百亩一顷,分上、中、下三等,每季银上缴二万三千七百两,糟米每季上缴粮道糟银一千九百两。叶芳涨码八合,就能够得七百多两纹银而入私包。算到这里踌躇满志,便发下了米串。这是爱新觉罗·颙琰四年(1799年)的事。

本来这一年是旱灾甚重,年景歉收,农民衣食无着,米串又发下来,群众是愁云涌起,哀声遍野,上告没有路,有理无处讲,缴又缴不起,豁出性命只有消极抵抗。尽管差役百般催逼,看看结帐期限就要到了,全县没有一份上缴的,这使叶芳非常焦虑,眼睁睁一块肥肉,就是吃不到嘴里来,调缺已办妥,又怕夜长梦多,发生变化。

叶芳正无计可施,史进功适来进谗,刚一落坐,便阴阳怪气地问:“老父台可知糟米交不上的原因吗?”叶芳莫名其妙。史进功又讲了一通歪理:“德平五乡,长、怀两乡为首,其他三乡观望长、怀,而长、怀两乡,又全望一人,如得阎常留一句话,五乡糟银,还愁不齐吗?”这分明是借刀杀人,以招当年考场丢脸之仇,叶芳哪里知道,只把一肚子气全集中到阎常留身上了。

翌日,叶芳亲临闫家找闫常留,至塾中,叶芳便质问:“为何抗糟不缴?”闫常留见叶芳面带怒色,便自不悦,道:“既然老爷亲来催课,我马上去完。”叶芳说:“只你一家缴不行,长、怀两乡全给我催齐!”闫常留怫然道:“我是犯了罪还是犯了抄?你私入民宅,应作何论?”叶芳火了:“小小闫家,来来何妨,抗糟之事,唯你一人是问,等着瞧!”含羞上轿,狼伧回城。

闫常留当日去怀仁街会晤杨覃,俱言日来发生之事,莫非叶芳有意迫害?杨覃闻说,义愤填,便道:“明日你我一同去找县衙,首先要求减免,其次解除误解,说明糟米交不上是百姓无力,不在你一人,免得被他陷害。”等了会儿,又说:“如果他执意不应,那就看事行事吧!”

人物事迹

闫常留一命救全县

翰林院大学士陈理奉命出京赴德平安民,百官各送一程(十里),刘墉独送三程,将出京界,取一把伞赠陈理道:“身不能陪君至山东省,区区微物,以尽主人之谊。”陈理不解其意,道:“山东天常阴,备君防雨耳。”陈会其意,遂道:“大人放心,待卑职到了,天就晴了!”这才分手。

陈理至德平,先命解除黄绳封锁,便聚民众谕赦旨。唯闫常留全家杀无赦。首事人说:“晓闫常留父母全亡,弟常怀,早已分居,常留绝户,妻逃无踪”。陈令当场具结。群众便向陈痛诉叶芳暴行,声动如雷,陈只是点头,晓谕众人:“本季糟米,一律免征,抗糟一案,概不追究。”又安抚流散,巡视乡曲,大体就序,留随员张京暂行代理县知事。住月余,回京消案。

闫常留之人头,悬于前门示众,邑人领尸还乡,民众叹其身首异处,为其铸银头。殡葬之日,全县七百二十村代表都来会葬,无不挥泪哀恸!至今,杨闫二公大义行迹仍在本地盛传,并传有一民俗音乐:“阎常留是好汉,豁出一命救全县。”

杨覃当日携眷走吉林省,立村仍名杨家,仍以行医为业。凡同乡逃往此地者,他都尽力设法安置,不会有冻馁之虞。至今,吉林省德惠市闫家岑,亦杨覃为怀念闫常留筹建的。还尝与同乡议往事云,当年为抗糟虽一怒杀了赃官叶芳,聊泄民愤,以申正义,但是闫常留先生却因此殉身。至今思来,一则以慰,一则一憾--为其救及全县而欣慰,但是,因此丧生,实感到愧憾!

英勇就义

闫常留押京后,昏黄帝亲临武英殿审理此案。闫常留慷慨陈词,复述叶芳横征暴敛,贪污自肥,鱼肉乡民,酿成抗糟杀官;我一人做事一人当,与德平百姓无关。昏皇大怒,道:“妄杀朝廷命官,大逆不道,闫常留处‘万刀凌迟罪’,德平刁民,罪不容赦,派御林军二千人,前往屠城问斩!”时、诸城刘墉已白发苍苍,很有乡土之情,又深知官吏诸弊,又因出班请罪,对爱新觉罗·颙琰说:“闫常留一人甘当,为何又派兵屠城?想此时德平百姓已惶惶不可终日,请派员前往安民才是!”昏皇无言以对,无奈道:“追回成命,命大学士陈理即日离京往德平安民”。当下退班。

闫常留临刑之日,于路且行且歌其《天雨花填词》诸篇,全是写民间疾苦的逆情曲子,音节凄凉,激昂动人,闻者莫不感泣。时有老刽子手,已多年未执刀了,被闫常留义行所感,投报行刑。属时,他站在常留先生前,往复挥刀,口中喊:“万刮凌迟”,然后手起刀落,保其一刀丧身,并不由己说了声:“好汉!”

闫常留诗作

《触怀》

忽然一官来空舍,胸中浩气欲成云。著书畏闻文字狱,抗糟忍看倒悬民。

万家赤子本骨肉,一邑黔首尽主人。任尔狂蝶得意闹,民愤如天可平。

后人颂歌

(一)

《常留赴义》

铲除暴吏解民愁,义士捐躯美誉留。

悬首前门何壮烈,八方会葬铸银头。

(二)

为民除害顺舆情,

霹雳一声动帝听。

辣手歼恶千家乐,

铁肩担义一邑宁!

日月双悬垂忠烈,

口碑流传歌义行。

谁人识得其中苦,

说与东风渡文津。

(三)

义士英雄重义情,

千人口颂万人听。

当诛暴吏虎能搏,

得救倒悬死亦宁。

爱新觉罗·颙琰屠城佯不赦,

刘墉赠伞喻宽行。

百年人物存公论,

正气凛然歌大风。

参考资料

Author avatar
雪山春水
5评
转发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2313号

虚幻引擎雅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