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江南

歌曲《梦回江南》是实景剧《梦回江南》的主题歌,由词作家孟广征、沈森龙作词,陈哲、沈森龙作曲。

乐曲内容

《梦回江南》是实景剧《梦回江南》主题歌。

乐曲背景

梦回江南“中国式的山水狂想”

有艺术家藉漓江作舞台,亦奇亦幻灯光渲染气氛,水幕烟火冲击视觉,当地百姓表演壮家歌舞,取名《印象。刘三姐》。于是,这种被外国人称做“中国式的山水狂想”、中国人叫他“山水实景演出”的艺术形式红火起来,有人说它创始于2004年。

其实,在大自然里演出,中国自古有之。溯其源,祭祀活动即是仪式化了的实地演出。之后又延展到山间田野里的舞蹈、歌唱及戏剧(如傩戏)。

刘三姐不就是广西山村壮家神女三姐吗?她因善编歌谣且能指物作歌,妙语连珠,优美动听,人称“歌仙”,无论在乡间、山林,河畔、船头,凡落脚之地便可开唱——这岂不是在山水实景里唱歌吗?哪一个民族的对歌不是在山水实景里呢,只不过如今演出的对歌,多了时代的先进科技,灯、服、道、效、化的器材更复杂更完美罢了。

山水实景演出发展壮大的主要缘由,乃中华大地有巧夺天工的美丽山水,有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各民族又有千差万别的民风民俗,从而为喜爱游走大地的人们开启了一扇另眼看世界的门窗,给审美追求无上限的大众,奉上了大视野的饕餮美餐。

《梦回江南》,是无锡本土的山水实景演出。但是,它没有海量投资,没有钢铁造山、巨坝围海,没有庞大的演出队伍。可它呈现的江南故事,吸引着观众纷至沓来欣赏,成了山水实景艺术样式中别有洞天,自成一格的小家碧玉。打造它的人,就是当地民营企业家沈森龙。

在精心排练的过程中,沈森龙着重向有关各界求贤问道,继而生发了《梦回江南》的节目不于一个演出定式,力争变中求新的断想——以“俏江南,秀江南,音乐江南,书画江南,故事江南,诗性江南”的命题作为设计方向,如无锡周边古今涌现众多音乐名家,其作品传颂了百年千年。无锡荡口人华秋萍的琵琶曲《十面埋伏》享誉五洲;挣扎于苦难命运的阿炳(华彦钧)以杜鹃啼血般奏出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被世界著名指挥家称为“应该跪着欣赏的音乐。”其他如《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等同样感人肺腑。再如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是华人皆知的绝响。这些人物和作品都可以成为“音乐江南”诉说的故事,演绎在无锡的真山真水中。

其他如钱伟长、徐悲鸿刘半农张光宇张正宇缪荃孙孙毓修钱锺书陈瘦竹杨荫浏秦古柳钱松嵒沈鹏顾圣婴等无锡地区的大师和专家。不仅是国家、民族的财富,也是撑起《人物江南》《书画江南》《故事江南》《名著江南》节目的顶天之柱,辉煌《梦回江南》的绚烂之彩。(孟广征)

乐曲赏析

梦回江南 ——实景剧《梦回江南》主题歌

孟广征、沈森龙词陈哲、沈森龙曲曲

相忆总随南来风,

秋雨轻敲梧桐山叠翠屏,

一幅长卷入梦中,

看江花红胜火,

听小桥流水声,

尖角绿荷红蜻蜓,

说丰年稻花香,

唱小小无锡景,

儿时荷塘剥莲蓬。

飞鸟归巢黄昏中,

风摇修竹疏影,

石板巷深,

吴侬软语古韵浓,

看江花红胜火,

听小桥流水声,

尖角绿荷红蜻蜓,

说丰年稻花香,

唱小小无锡景,

儿时荷塘剥莲蓬。

梦里江南,往事如初,

梦回江南,不期归程,

眉头,心头,

梦复一梦,

不醒,不醒。

参考资料

Author avatar
雪山春水
5评
转发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2313号

虚幻引擎雅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