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

任光(1900年11月9日-1941年1月13日,又名任全发,曾用笔名前发),出生于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城关镇东前街(现属白莲堂社区),中国近代音乐家、作曲家,民政部2014年公布的中国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任光自幼喜爱音乐,爱看绍兴大班、莲花落等,入嵊县中学读书时已学会拉二胡、吹铜号、弹风琴,有“小音乐家”之称。1917年,任光从嵊县中学毕业,报考之江大学未被录取后,考进了震旦大学。1919年8月25日,任光乘“盎特莱蓬”号轮船离开中国,于同年10月1日抵达马赛,经过努力后进入里昂音乐学院学习。1924年,任光于法国完成学业后,经推荐前往越南河内亚佛琴行,担任钢琴师兼经理一职。1928年,任光回到中国上海,随后进入法商EMI集团担任音乐部主任,负责音乐节目的制作与录制工作。1933年,在田汉的领导下,任光与安娥、聂耳、张曙吕骥等,在上海组织左翼音乐组织——“苏联之友社”音乐组和“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创作革命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开拓了左翼电影音乐阵地。1937年7月,任光在法国进修期间,担任了法国左翼文化组织“民众文化协会”委员,他组织了巴黎华侨合唱团,首次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并多次在法国为救济国内难民举行募捐公演。1941年1月13日,在皖南事变突围战中,任光被流弹击中牺牲,年仅41岁。同年3月29日,重庆市新华日报》第二版发表了悼念文章,称他为“民族的号手”。

任光创作了《渔光曲》《王老五》《打回老家去》《别了,皖南》等一系列音乐作品,对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00年11月9日,任光出生于浙江省嵊县(今嵊州市)城关镇东前街(现属白莲堂社区)的一个石匠家里。七岁时,任光被送入二戴小学读书。1917年,任光从嵊县中学毕业,报考之江大学未被录取后,考进了震旦大学。这是一所法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教师上课全用法语。任光在预科班读了两年,就学会了法语。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在爱国精神的感召下,任光决心发挥所长,立志学好音乐,用音乐作武器,唤起民众,争取光明,为振兴中华效力。当时中国尚无音乐学院,而法国已是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他萌生了去法国勤工俭学学习音乐的念头。然而,当他向父亲说出这一想法后,遭到父亲的反对,父亲用一句“海阔茫茫,勿忘爹娘”劝阻他。关键时刻,嵊县中学的周志由老校长支持他,三番五次地到任家劝说,最终以“好男儿志在四方”的爱国思想打动了父亲。当时家中确无资金,父亲遂将东前街的店铺以任光的名义作抵押,向汪集丰钱庄借到一笔路费,才使任光实现了去法国的愿望。

1919年8月25日,任光乘“盎特莱蓬”号轮船离开祖国,于同年10月1日抵达马赛,经过努力后进入里昂音乐学院学习。为解决学习费用紧张的问题,任光经常拉着人力车为一家皮鞋厂送货。有一次送货途中,他不幸被汽车撞倒,跌落了门牙,不得已只好请假休息。请假期满后,里昂音乐学院专门派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授为他补课。老教授劝任光不要再去拉货,让他跟着自己帮忙,边干边学并赚取点学费,还表示愿意将自己整套的钢琴调音和修理技术传授给他。

演艺经历

1924年,任光于法国完成学业后,经推荐前往越南河内亚佛琴行,担任钢琴师兼经理一职。三年后,他辞去该琴行职位。1928年,任光辞别不愿随他来中国的法国妻子,回到中国上海,随后进入法商EMI集团担任音乐部主任,负责音乐节目的制作与录制工作。为创作具有时代意义、能唤起民众共鸣的歌曲,他迅速与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革命音乐组织取得联系,结识了田汉等左翼文化人士,进而接受了进步思想。1932年,任光创作了齐唱曲《十九路军》,歌颂了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战的业绩,这是中国最早的抗日歌曲之一。

1933年1月,任光与聂耳、吕骥张曙等在上海参加由田汉发起组织的“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又名“中苏音乐学会”)。同年2月,任光又与聂耳、张曙、吕骥、安娥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探讨中国新兴音乐的理论和创作发展道路等问题。任光还利用自己是外商高级职员的特殊身份,常把自己的小洋房作为苏联之友小组、新兴音乐研究会、左翼剧联音乐小组的活动场地,把自己的小汽车供音乐研究会作交通工具,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掩护地下党员脱险。1933年,中共在上海成立“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任光与聂耳、夏衍田汉蔡楚生等人当选为该协会执委。

1934年6月14日,电影《渔光曲》于上海市公映,任光为该电影创作了同名插曲。1936年5月,他以“前发”为笔名发表了合唱歌曲《打回老家去》,此曲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是一首抗日救亡歌曲。1937年8月,任光被迫流亡,前往巴黎音乐师范学院进修。在法国进修期间,任光担任了法国左翼组织“民众文化协会”的委员。他与抗日爱国人士密切联系,广泛开展宣传中国抗战的音乐活动:到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办的报纸《救国时报》社教唱救亡歌曲;组织巴黎华侨合唱团,为救济中国难民举行募捐公演。一次,在由42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反法西斯主义侵略大会上,他指挥华侨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抗日歌曲。

1938年10月1日,任光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同从法国出发,途经香港特别行政区抵达武汉,之后又前往长沙市、贵阳等地。在此期间,他持续投身于抗日宣传活动,并创作了《高粱红了》(又名《青纱帐里》)。1939年5月,中国国民党政治部在第三厅推行“防共反共”方针,对三厅人员进行限制干涉。任光只好脱离三厅,离开重庆市,转赴新加坡,客居华人区的峆路公寓。当时郁达夫应聘在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副刊编辑,任光经常到他的报馆,了解中国抗战形势发展情况,时刻牵挂着祖国的命运。他还在新加坡组织华人革命组织“铜锣合唱团”,举办“民众歌咏训练班”,致力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的海外华人区开展音乐人才培养和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940年4月,任光从新加坡取道昆明市返回重庆,在郭沫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任职。当时,他顶着当局的高压政策,为抗日游击队创作了由田汉作词的齐唱曲《不害怕进行曲》。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反共行径、制造国共摩擦,他们以改组政治部为名撤销了第三厅。此时,任光接受了陶行知校长的建议,转至重庆育才学校音乐组任教,为抗日难童教授钢琴、作曲等课程。课余时间,他还组织育才学校教师合唱团排练他和安娥创作的歌剧《洪波曲》以及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

1940年7月,新四军叶挺军长到达重庆市,邀请任光去皖南。经周恩来同志批准,同年10月,任光和一些文化界人士随新四军的几位同志前往安徽省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被分配在战地文化服务处负责音乐工作。到部队后不久,他就为新四军创作了第一首歌曲《擦枪歌》。10月下旬,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本着团结抗战的精神,决定新四军渡江北撤。同年底,新四军军部发出《告别皖南书》,任光随即创作了《别了,三年皖南》(后改为《新四军东进曲》)。

1941年1月4日,任光和他新婚仅三个月的妻子徐瑞芳随军部一同转移。同月13日,在皖南事变突围战中,任光被流弹击中牺牲,年仅41岁。

人物作品

音乐

书籍

作品风格

20世纪30年代初,任光受到田汉阳翰笙安娥等人的影响,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与聂耳等一起,从事革命歌曲的创作和研究。现见他的创作歌曲有40多首。其中,《渔光曲》《月光光》等,以委婉抒情的笔融,反映了30年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愿望,《打回老家去》《抗敌歌》《大地行军曲》《别了皖南》(即《新四军东进曲》)等歌曲则以刚毅、雄健的曲调,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此外,还有一类直接采用民俗音乐素材改编和创作的歌曲,如电影歌曲《新莲花落》《新凤阳歌》《王老五》以及抗战歌曲《高粱红了》等,都富有生活气自和乡土风味。这些不同风格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人民大众的感情,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风格。

主要事迹

为首版《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唱片

1935年5月9日,任光组织了电通电影公司的盛家伦、司徒慧敏郑君里金山、袁牧之、顾梦鹤、施超7个演员唱《义勇军进行曲》(即《风云儿女》电影主题歌),第一次在EMI集团录音棚内录下首版《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了唱片。随后,他又将这唱片的录音转录到电影《风云儿女》的胶片中去。这是全球第一张《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编号为34848b,现保存在上海的国歌纪念馆中。唱片很快发向全国,《义勇军进行曲》迅速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广为传播,成为一首激情燃烧、影响最广的抗日名曲。第一次灌制的唱片很快销售一空,后来任光又连续灌制了两次。据许多老同志的回忆,那时的《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战斗进行曲,是游行集会的合唱曲,是唤起民众的动员令,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

把《义勇军进行曲》介绍到其他国家

1937年7月,任光在法国进修期间,担任了法国左翼文化组织“民众文化协会”委员,他组织了巴黎华侨合唱团,首次教唱《义勇军进行曲》,并多次在法国为救济中国难民举行募捐公演。1938年春季,在由42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反法西斯主义侵略大会上,他指挥华侨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一些国家代表听了这些抗日歌曲后赞扬说:“中国现代歌声蕴藏着中国的无限希望。”

1939年5月,任光离开重庆市转赴新加坡,客居华人区中峆路公寓。他时刻记挂着祖国的命运,紧系着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随后在新加坡举办民众歌咏训练班,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并组建了华人革命音乐组织“铜锣合唱团”。该团多次登台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致力于唤起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海外华侨的抗日爱国热情。《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华人区中已成为大家最熟悉、最富号召力的歌曲,推动了海外华侨支援中国抗日的爱国热情。

家属成员

人物生活

嵊州市乡民为纪念晋朝时隐居剡县(即嵊县)的戴逵戴颙父子而建造了戴公祠,二戴小学是在该祠的基础上建立的。戴逵不仅博学善文且重情操,工书画,善雕塑,并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当时的一些王公贵族闻戴善鼓琴,便差人召他,戴坚决不愿为伍,即在来者前摔破琴说:“戴逵不为王门伶人。”从此他隐居剡县,决然绝足豪门音乐之差事。二戴小学的老师在讲述校史时经常提到戴逵这些历史渊源故事。任光自小就受到戴逵的品格、技艺、言行的影响,在幼小的心灵里孕育了要让音乐为大众百姓服务的理念。

除他的音乐天赋外,人们认为任光音乐天才的形成,确与嵊州市的乡土文化和家庭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任光孩提时期,嵊县民间百姓中的吹、拉、弹、唱已相当普遍,民间小调、民俗音乐,以及后来发展成越剧之“的笃班”,在当地非常流行。由于受到地方戏曲的熏陶,耳濡目染之下,任光从小就热爱上家乡的戏曲音乐,并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有时带他到乡间石硐去看采石,他听到嘹亮、悠扬、富有节奏感的石工号子歌更感新奇并着迷。嵊县浓厚的民间音乐氛围的熏陶和乡间先贤的影响,催生了他的音乐天才,他在入读嵊县中学时,已能拉二胡,会吹铜号,善弹风琴,已被同学们称为“小音乐家”。

1917年,任光从嵊县中学毕业,他到杭州市报考了之江大学。放榜时,平日成绩不如他的同学录取了,而在班上常考第一的任光榜上无名。嵊县中学周志由校长是位爱生如子的老先生,平日做事十分认真,对此他也大惑不解,遂揣着一颗不平之心赶到杭城,去找之江大学校长查阅试卷。摊开任光的数学试卷一看,试题解答十分出色,但上面竟批着“该生违反试场守则,着记0分”。周校长又立即找到那位监考老师,监考老师表示:“对这位考生我也十分同情,其实他并无作弊,而是在答卷时,风将他考桌上的一张纸片吹落,他未经准许离座自行捡起,违反了严格的试场守则。”周校长回来后,对自己的学子非常同情,鼓励任光去上海市另考他校。后来任光考进了震旦大学。这是一所法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教师上课全用法语。任光在预科班读了两年,就学会了法语。在校期间,由欧仁·鲍狄埃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作曲的《国际歌》随着十月革命传播开来,使他开始懂得了革命道理。他本着热忱的爱国之心,参加了学校和社会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艺术形象

人物评价

任光是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名的革命音乐家。他创作的许多抗日革命歌曲,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开创了海外爱国、爱家歌咏的先声,是我国电影音乐的开拓者,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和中国电影发展史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叶挺将军称他是“中国的音乐之星”;聂耳称他是“我们的导师”。任光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中国新兴音乐的创作之路,孜孜不倦地从事革命音乐的创作和传播,这使他迅速成长为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音乐家。任光生前创作了许多题材广泛的作品,有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的。任光一生创作的歌曲达上百首,其中最优秀的作品《渔光曲》和《打回老家去》至今还在一些纪念性的音乐会上被高唱。这些革命歌曲不但在抗战中,而且在后来的各个革命时期,都成为唤起民众的号角。任光牺牲后,重庆市延安市都以不同的形式哀悼这位音乐史上的巨星。重庆的《新华日报》发表悼念文章,文中称他为“民族的号手”。当时,郭沫若同志评价任光的作品是“在中国的新音乐,在民族的觉醒上,在抗日的推进上,乃至在敌寇的投降上,的确是有着它的功绩”。旅居南洋的郁达夫等人闻讯任光牺牲后深为震惊,发表了盛赞任光“忠于民族,忠于艺术”的纪念文章;延安的作曲者学会,也曾出版专刊,纪念这位烈士,号召全国音乐工作者,学习任光的进取精神和面向现实的创作方向。解放后,人们继续怀念着这位杰出的革命烈士。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特为任光专摄了电视剧《彩云追月》以作纪念;中共中央党史办公室将任光载入《中国共产党史人物传》史册。任光烈士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奋斗的一生。他虽然牺牲了,但犹如一座丰碑,永远立在人民的心中。他是民族的号手,永远吹响着激励中华民族子孙迈步前进的嘹亮号角。(嵊州新闻网评)

他一生执着音乐,勇担民族大义。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他的生命在那血色黄昏的枪声中戛然而止,但他创作的激昂旋律,将永远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然长歌,经久不衰。(《新华日报》评)

任光在百代的生活优裕,当年的他还开着一辆奥斯汀的轿车。但可贵的是任光没有沉湎于此,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创作了众多具有时代意义和唤起抗战信心的救亡歌曲。那些激昂的旋律,像号角、似利剑,铿锵激昂、振聋发聩,彰显出中华民族不屈的意志。(中国江苏网评)

从石匠的儿子成长为“民族的号手”,从外商公司的高级职员蜕变为舍生取义的抗日志士,从投身左翼音乐运动谱写时代新声到为“抗战建国高举独立自由的旗帜”而献出宝贵生命,这就是任光短短41年所走过的人生旅程。虽然任光生前在组织上没来得及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以其毕生的音乐实践,创作和录制了大量红色音乐,用一腔热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践行了一个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初心与使命,在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中铸就艺术经典。(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黄敏学评)

人物纪念

202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一场主题特展在上海《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百代小楼)三层举办。特展中展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派音乐工作者的一组肖像照,其中一张为抗日英烈、音乐家任光的遗照。

参考资料

人民的音乐家——任光.嵊州新闻网.2025-08-11

【剡溪英烈传】任光:民族的号手.微信.2025-08-11

任光.抗日战争纪念网.2025-08-1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任光:硝烟中屹立的“民族号手”.客家新闻网.2025-08-11

任光与《义勇军进行曲》.地方.2025-08-11

任光:“民族的号手”写就浩然长歌.江南时报.2025-08-11

永远的铭记③|一支笔,一首歌,他们以血记录战争.浙江日报.2025-08-11

任光.抗日战争纪念网.2025-08-11

彩云追月.豆瓣读书.2025-08-11

中国近代音乐家、作曲家——任光_艺术天地_郑州财经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2025-08-11

【史海钩沉】任光与《义勇军进行曲》.微信公众平台.2025-08-11

叶挺将军.猫眼电影.2025-08-11

资料:23集电视剧《叶挺将军》演职员表(2).新浪娱乐.2025-08-11

“民族的号手”任光.中国江苏网.2025-08-11

民族号手任光 一生为人民而歌.中工网.2025-08-11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任光:硝烟中屹立的“民族号手”.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任光:硝烟中屹立的“民族号手”.2025-08-11

Author avatar
雪山春水
5评
转发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2313号

虚幻引擎雅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