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路

以平民中学的校名作为街名

名词释义

太原市有不少走向特别的街巷,如:五拐巷,呈双W走向,须拐五次弯,才能从这个巷口走到那个巷

口。而万字巷,又呈佛家万字走向,简直像座迷宫。我们将要述叙的“平民路”,则呈T字走向,全长

660多米的一条街,有三个路口,由西口出通往绿柳巷,由东口可达解放路,至于南口则在后营坊街,隔

街与前营坊街相望。如今的平民路一带,在明朝之前,是太原北城门外城郊,及至明初扩建太原城时,

圈入城中,地处城内西北隅。在整个明清两代的500多年中,这里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开发和利用,是一片

人迹罕至、杂草丛生、狐兔出没其间的荒野。直至民国之初,依然如故,后营坊街便是地处最边缘的居民

住宅。再向西去,即今平民路故址,则是菜农垦植的菜地,因其临近后营坊街,俗称“后营坊菜园”。

人文历史

1924年8月,即民国13年秋,平民中学购买了这里的空地,创建了校舍,而后才不断有民户迁来,修房筑

舍,渐成街巷,并以平民中学的校名作为街名,取名“平民路”。有人曾说,平民路是因为这里多为城市

平民聚居,故名,实是穿凿附会之说。平民中学,全称“私立太原平民中学校”,是以北京大学热心于社

会教育事业的山西省籍学生为主,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部分晋籍学生,捐款集资联合创办的一所私立普通

中学校。该校于民国11年(公元1922年)春季在北京中国大学大礼堂召开发起人筹备大会,确定校名。并

于同年4月30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召开了第一次董事会,决定回晋筹办一切。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月1日

平民中学正式在太原的精营西边街开办并召收学生。二年之后,平民中学的新校舍竣工于后营坊街的北

畔(即今平民路山西化学厂宿舍至营坊街小学一带)。自此,该校逐年扩大,屡增新舍与设备,遂渐成为

太原市成绩良好、校舍新颖的私立中学,校誉鹊起于晋阳大地。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民中学先后移址徐沟镇

临汾市运城市西安市,以及陕西省的固县、汉中市南郑区,顽强地坚持了下来。抗战胜利后,始迁人北京。但是

,因原校名难以备案,选改用原北平市“私立大成中学校”的名义招生,落址于北京鼓楼西清末摄政王府。

直至北京和平解放,交由国家统一管理。平民中学就这样从太原的大地上永远消失了,但是,因它的创建

而产生的平民路,却传衍了下来。每当人们追溯平民路的产生、命名和历史渊源时,始终没有忘记,在灾

难深重的20世纪20年代初,曾有那么一批有识之土,在自己学得文化知识后,没有忘记故土的人们,他们

为发展山西省太原市的教育事业,捐资集款,奔走相告,创办了一所育人育才的学校。这所学校培养出的人

才虽然是有限的,但是,这种精神,这种行为,永远铭记在太原人的心中。

参考资料

Author avatar
雪山春水
5评
转发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2313号

虚幻引擎雅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