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英文名:Jiangcheng Hani and Yi Autonomous County;简称:江城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越南的奠边省、莱州省和老挝的丰沙里省接壤,东西横距112公里,南北纵距64公里,全县面积3544.38平方公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常住人口111033人,辖5镇2乡,6个居民委员会,48个村民委员会,621个村民小组,人民政府驻地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大街98号。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而得名。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境内有澜沧江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两个水系,有补远江(曼老江)、李仙江、勐野江3江,较大河流30条,小河涧200条以上。西汉时,今江城县属哀牢国辖地。东汉永平十二年(69)后,江城县地属永昌郡管辖。南诏设置银生节度,所辖河普川为今江城之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平滇后,改元江路为元江府,今江城县境李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地区分别归属元江府和车里军民总管府(后改车里军民宣慰司)管辖。雍正十年(1732),在元江府下设他郎厅,今江城县境分属元江府他郎厅和普洱府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管辖。1950年,江城县成立人民政府。1954年,江城县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1955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2024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8亿元。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曾获得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年度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等奖项。其主要景点有十层大山、勐烈湖湿地公园、山神庙丫口阻击战遗址等;地方特产有香软米、火烧牛干巴、江城大黄鱼等。
名称由来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三江环绕而得名。
历史沿革
西汉时,今江城县属哀牢国辖地。东汉永平十二年(69)后,江城县地属永昌郡管辖。南诏设置银生节度,所辖河普川为今江城之地。大理白族自治州沿袭南诏旧制,设银生节度;后期改设蒙舍镇,统辖包括今江城在内的步日、思麽等诸部。元至元十三年(1276),设立元江路,下辖诸长官司,今江城县境属元江路普日思麽甸长官司管辖。元至正七年(1347年)置耿冻路,治整董,明初废。明代西部置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董,治整董,属车里宣慰司;东部置钮兀长官司,属元江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平滇后,改元江路为元江府,今江城县境李仙江流域和澜沧江流域地区分别归属元江府和车里军民总管府(后改车里军民宣慰司)管辖。宣德八年(1433),元江府下增设钮兀御夷长官司,今江城县境把边江流域地区属钮兀御夷长官司管辖,澜沧江流域地区仍属车里宣慰司管辖。清沿袭明制,设元江府、车里宣慰司,废除钮兀御夷长官司,今江城县境仍分属元江府和车里宣慰司管辖。雍正七年(1729),清分车里宣慰司澜沧江以东地区设普洱府,辖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厅等。雍正十年(1732),在元江府下设他郎厅,今江城县境分属元江府他郎厅和普洱府宁洱县管辖。
清代东部属元江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勐烈弹压委员;西部属普洱府,1913年属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六区,1927年为象明县地。1929年,划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插花飞地、原象明县董整土司世袭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南部土目领地、宁洱县东南部土目领地合并设立江城县。1940年属思普行政督察区。6月,云南省政府民政厅下令废除区制,扩大乡镇,整编保甲。同年,改为4乡1镇,即康平乡、宝藏乡、嘉禾乡、曲水镇和勐烈镇,4个乡属于区级乡,勐烈镇扩大为区级镇,全县编为36保,338甲。1950年,江城县废除保甲制度,建立区村政权。4乡1镇改为5个区,全县划为35个村,436个自然寨。1942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7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江城县解放。1953年,江城县准备建立乡政权。同年6月,在桥头搞建立乡政权的试点,把惠民区的第四、第六两个村合并起来,建立"桥头乡联合政府"。面上建立乡政权的工作没有立即铺开,直到土地改革时才把建立乡人民政府作为土地改革工作的一部分,普遍开展。
1954年5月,成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下辖5个公社。1950年属宁洱专区。1951年属普洱市专区。1954年,江城县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1955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属思茅专区。同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完成土地改革,全县建立34个乡、1个街道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将康平区的象脚山、新山、二堂、莫作山、曼箐、席草塘、白木箐7个瑶族聚居村寨组建成瑶家山乡。同年5月,勐烈街改为勐烈镇,仍属惠民区辖的乡级镇。
1958年9-10月,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除畲族山外,全部实现公社化。共建立5个公社,35个大队,155个生产队。1961-1963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恢复区、乡、合作社。1961年12月,嘉禾区的联合、江西省两个乡划分为联合、洛酒、江西、李仙4个乡。调整生产关系以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5个区、38个乡、1个镇(乡级镇)、346个自然寨,318个合作社。1969年4月,江城第二次公社化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康平县、宝藏、嘉木、曲水5个区改为5个公社,全县38个乡改为大队,361个合作社都改为生产队。生产队规模和核算单位无变动。1970年,国庆公社所辖的红疆镇划出,成立红疆公社。1972年5月,国庆公社的大新、桥头、朵把、江边、大寨村5个大队划归红疆公社管辖。同时将大新大队的草皮坝、景星寨、张家寨、段家寨、营盘山、半边街6个生产队划出,组建为红疆大队。勐烈街定为大队一级的城镇街道组织,管街道、蔬菜队、果木社。调整后国庆公社管辖络捷、和平、么等、田房、哈播、嘎勒6个大队;红疆公社管辖江边、朵把、如疆、大新、桥头、大寨6个大队和勐烈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设6个公社,40个大队,1个街道,371个生产队。
1984年3月,经上级批准,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整董傣族乡、曼克老傣族乡、坝伞傣族乡、瑶家山瑶族乡、板河拉祜族乡5个民族乡。全县有6个区、1个镇,43个乡、2个乡级办事处,422个自然寨,422个村民委员会,50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5个个体农户寨。1988年,全县开展区乡体制改革,区、乡改为乡、村,并在原康平区繁董乡的基础上成立整董镇,全县有6乡2镇,42个村,4个办事处。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试行村民自治,村公所(办事处)改为村民委员会,合作社或自然村改为村民小组。2005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撤乡并镇,红疆乡与勐烈镇合并为勐烈镇。至2019年末,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5镇、2乡,51个村(社区)民委员会,546个村民小组,人口12.78万人。
2020年5月17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2021年12月21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北纬22°20′~22°56′,东经101°14′~102°19′之间。东西横距112公里,南北纵距64公里,全县面积3544.38平方公里。江城与越南的奠边省、莱州省和老挝的丰沙里省接壤,国境线长183公里,中越段67公里,中老段116公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还是普洱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三个州市的结合部,东与红河州绿春县为邻,东南与越南接壤,南与老挝交界,西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景洪市毗邻,西北与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连,北与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隔江相望。
地形地貌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属云岭分支无量山系,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端,地形起伏大,切割深。无量山余脉大华山从西北方深入县境,大华山被李仙江、曼老江切割,形成中山、低山地貌。全境地貌可分为:中山深切峡谷区、中山中切割小盆地和丘陵地区、低山中切割区。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9.2%,坝区仅占0.8%,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207米(狮子岩大山),最低海拔317米(李仙江出口处的土卡河寨子),高低相差1890米。境内共有坝子13个,分别为老富坝子,整董坝子,瓦洛坝子,勐康坝子,江城坝子,水城坝子,曼克老坝子,曲水坝子,整鲁坝子,下寨坝子,曼滩坝子,咖啡场坝子,大干田坝子,13个坝子总面积为28.5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0.8%。其中较大的坝子为整董坝子,位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整董镇,面积571.66公顷,江城坝子位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面积342.44公顷。
气候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0℃,最冷月1月,月均气温13.3℃;最热月6月,月均气温23.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5.9℃,极端最低气温-0.7℃。年平均降雨量2224.8毫米,其中5-10月降雨量1891.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85%,月最大降雨量为816.0毫米,月最小降雨量为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364天。年均日照1820.6小时,占可照时数的41%。年平均风速为1.0米/秒。年蒸发量为959.2毫米。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雷暴、低温霜冻、连阴雨等。
水文水利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澜沧江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两个水系,有补远江(曼老江)、李仙江、勐野江3江,较大河流30条,小河涧200条以上。以康平镇营盘山为分水岭,营盘山以西河流汇入曼老江,属澜沧江水系;营盘山以东河流流入李仙江及其支流勐野江,属红河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39.28亿立方米,为全县农业灌溉、工业用水、水力发电、人畜饮水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对困难,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7%。
生物多样性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自然植被有6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和13个群系。生长着桫椤、大树花生、卡西亚松、柏木、黄杨、花皮木等33种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香八角、野三七、白豆蔻、砂仁、黄草等1000多种药材,有苦竹、绿竹笋、黄竹、孟宗竹、大藤条、小藤条等10多种竹藤植物,有杨梅、干天果、木奶果、滇橄榄、山茶、冬凤兰、竹叶兰等30多种野生水果和花卉。其还拥有大象、熊、猴、黑麂、白鹇、鳞甲目、蟒蛇等200多种珍稀动物们。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国土调查总面积3429.05平方公里,宽阔的土地、充沛的雨量和温暖的气候,有利于橡胶、茶叶、甘蔗、咖啡、竹木、木薯、南药及各种水果等经济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矿产资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非金属矿以盐矿为主,其次是建材非金属矿产。县内宝藏镇拥有我国唯一的可溶性古钾盐矿床,已探明氯化钾储量1676万吨、伴生氯化钠储量11.59亿吨、伴生溴储量7.5万吨。还有铜、铅、钨、锌、煤、石膏、碳酸钙、石棉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森林资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森林面积26.35万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24.61万公顷、竹林面积0.09万公顷、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1.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86%;森林蓄积2196.52万立方米,平均每公顷蓄积97.91立方米,其他林木蓄积28.55万立方米。按起源类型分:天然起源森林面积18.15万公顷、蓄积1852.43万立方米,人工起源森林面积8.2万公顷(橡胶3.34万公顷)、蓄积344.09万立方米。
草原、湿地资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草原面积2121.76公顷,其中人工牧草地8.89公顷,其他草地2112.87公顷,无天然牧草地;湿地面积167.93公顷。
自然灾害
2025年8月8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北纬22.56度,东经101.93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行政区划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5镇2乡,6个居民委员会,48个村民委员会,621个村民小组。所辖乡镇分别是勐烈镇、整董镇、康平镇、曲水镇、宝藏镇、嘉禾乡、国庆乡,人民政府驻地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大街98号。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重大的改革有3次,一次是1988年区改乡,把原来的“区”称谓改为“乡”和“镇”,康平乡划出整董村、曼滩村、滑石板村成立整董镇,城区成立勐烈镇,乡镇为6乡2镇;第二次是2011年红疆乡并勐烈镇;第三次是2014年康平县、曲水、宝藏3乡改为镇。
参考资料
政治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4年全县常住人口111033人,城镇人口45181人,乡村人口65852人。其中,勐烈镇常住人口38220人,整董镇常住人口10142人,康平镇常住人口21873人,曲水镇常住人口13366人,宝藏镇常住人口7243人,嘉禾乡常住人口10514人,国庆乡常住人口9675人。全县共10个抵边村146个小组(100个抵边小组),其中勐烈镇牛倮河村常住人口4323人,大寨村常住人口1641人;整董镇曼滩村常住人口2532人;康平镇界碑村常住人口1102人,勐康村常住人口4089人,瑶家山村常住人口2072人,两棵树村常住人口2793人;曲水镇高山村常住人口1166人,坝伞村常住人口1567人,怒那村常住人口2012人。
民族
江城哈尼族族彝族自治县有哈尼、汉、彝、傣、瑶、苗、拉祜等25个民族以及40名未定族称人口。
经济
综述
2024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8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33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68亿元,增长4.3%。
第一产业
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4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林、牧、渔、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分别实现产值17.14亿元、6.22亿元、2.27亿元、1.17亿元、0.69亿元。全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5527吨,比上年增加417吨,增长0.8%。其中,夏粮产量6650吨,增长11.71%;秋粮产量48877吨,下降0.5%。分品种看,水稻产量9018吨,下降3.95%;小麦产量439吨,增长50.34%;玉蜀黍属产量44578吨,增长1.26%;豆类产量897吨,下降12.1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86万亩,同比增长8.1%;蔬菜产量39479吨,增长3.9%;水果产量197572吨,增长7.1%;茶叶产量18905吨,增长3.9%。
第二产业
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较前三季度提升4.7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无采矿业,制造业增长29.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7%。按照生产类型分:轻工业同比增长13.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56.8%,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4.2%;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33.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下降15.1%。重工业同比增长8.7%,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8.3%,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6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66.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3.7%。从产品产量看呈五升四降:成品糖同比增长60.4%;发电量13.90亿度,同比增长4.8%;精制茶2582吨,同比增长9.3%;水果玉米同比增长22.8%;木制品制造净增长;合成橡胶40285吨,同比下降67.6%;脂松香同比下降1.3%;饮料酒同比下降12.2%;软性饮料同比下降41.0%。
第三产业
202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2亿元,同比增长8.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60亿元,同比增长9.2%;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01亿元,增长7.2%。按消费类型分,实现商品零售13.44亿元,增长9.5%;实现餐费收入4.17亿元,增长6.6%。从限额以上单位看:网络商品销售增势良好,全年实现网络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4.9%。积极落实补贴政策,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4%,较前三季度增长20.9个百分点;饮料类增长22.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6.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9.3%。
社会事业
文化
截至2023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全县广播覆盖率99.85%,电视覆盖率达到99.8%。
教育
截至2023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7所,在编专任教师1293人,招生5973人,在校生20079人,毕业生5356人。其中,职业高中1所,招生159人,在校生650人,毕业生202人;普通高中1所,招生768人,在校生1774人,毕业生534人;初中8所,招生1456人,在校生4309人,毕业生1240人;普通小学21所、小学教学点6所,招生1605人,在校生9230人,毕业生1510人。幼儿园20所,入园幼儿1985人,在园幼儿4116人,离园幼儿187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6.4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1%。
科学技术
2023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全年共组织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1个,组织实施省级科普项目4个。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1个。
卫生
截至2023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78个。其中,医院3个,包括:公立医院2个,民营医院1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639张,卫生技术人员8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3人。乡镇卫生院7个,床位144张,卫生技术人员237人。全年总诊疗人次776000人次,出院人数18962人。
体育
2023年举办群众体育活动5次,参加省地级比赛获单项奖1个。
社会保障
2023年,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054人。其中,参保职工15207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847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1791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356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48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5222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508人。
基础建设
2023年末,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共建成水库及塘坝12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5座,塘坝5座。全年水资源总量23.4亿立方米。年末全县水利工程蓄水总量0.31亿立方米;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平方公里;全年降雨量1690毫米。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2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4000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全县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4.3%。
交通
截止2024年底,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公路总里程2495.398公里,国家公路基础数据库路程1487.398公里、库外村组道路1008公里。其中:省道105.543公里(S221宁江路未移交地方管养)、县道362.426公里、乡道410.328公里、村道587.015公里、专用道22.086公里。
风景名胜
十层大山
十层大山位于江城县曲水镇,因山峦重叠共有十层,当地百姓称为十层大山,最低海拔619米,最高海拔1864米。山顶有中老越三国交界点界碑,三棱形的界碑上刻有三国文字标识和国徽,每面正对的方向,便是各自的国家。
山神庙丫口阻击战遗址
山神庙丫口阻击战发生于1950年2月,是解放军在江城县东北方的山神庙丫口阻击中国国民党军队的一场战斗。为纪念这次战斗,1987年6月江城县人民政府把战斗地设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1988年8月1日立碑保护。后因年久失修,碑身损坏等原因,于2013年3月,财政拨出专款,由党史研究室组织施工在原址上新建山神庙垭口阻击战遗址纪念碑,一并修建了休息凳、活动场所、台阶等相关附属设施。
勐烈湖湿地公园
勐烈湖湿地公园位于原勐烈水库坝脚,占地5.6万平方米,大约90亩,属于勐烈湖绿化打造一期工程。勐烈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分4个区域共36个景观节点,第一个区域是主入口,主要以哈尼族彝族建筑风格的绿化园林景观打造为主;第二个区域是以江城本地自然石块、自然水景观、用本地植物搭配的具有休闲娱乐和民族团结寓意的主题广场,其中的跌水景观主要以水帘洞为主,跌水瀑布宽50米,高6米,瀑布水源以勐烈湖的自然水源为主;第三个区域主要是以休闲娱乐及品茶为主的集散地。
人文
民俗节庆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节日主要有哈尼族“哈尼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浇花节”、瑶族“盘王节”以及“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三丫果节”等,其中彝族的节日以春节、“火把节”“祭竜节”最为隆重。每个节日的活动都与信奉祖先和自然神灵分不开,而且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关,正月过春节,二月“打扫寨子”“祭竜”献祭庙房、“献水神”,四月做“重阳节会,献竜山”,六月二十四日过“火把节”,七月十五日接祖先,八月十五日蒸糕献月亮,冬至吃汤圆。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有跳笙、嘎尼尼、阿迷车、孔雀舞、祭祀舞等民族文化。
傣族竹楼
传统傣族居住的竹楼,一楼一底,由于当地高温多湿,人们为避湿求凉,仅居楼室,用底室堆杂物,关家畜牲畜,安装脚碓和织布机。现多为竹木结构的两层楼房为主,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四面通风,有着防潮防水防虫防震的特点。
彝族民居
彝族支系有香堂、蒙化、聂苏、拉乌、阿列、倮倮泼等。香堂人的民居房屋多以禾本科杂草拌泥巴糊成墙,以栗树为柱,以茅根或苫片盖顶,房内不通风。蒙化人房屋建筑类似白族的三方一照壁模样。聂苏人住瓦房,土坯为墙,木屋架,有楼。拉乌人住房多为低矮的茅草房,以石块和泥土垒墙,栗树杈撑梁,以苫片或茅草盖顶,无窗户。阿列人选择建房的标准是近水,有森林、有土地、背风向阳,地气干燥而平缓,以前住茅草房,现在瓦房多起来了。倮倮泼人的住房较简单,是土坯墙栗树枝茅草顶的民居。
彝族服饰
彝族阿列人妇女喜穿白衬衣外套青领挂.腰系绣花围腰、包黑蓝二色头巾,坠耳环,环下坠一块银片。胸前常佩银三丝。蒙化人妇女包青布头,头顶处盖一块兰布顶巾,腰系黑镶花边的围腰;喜欢穿蓝黑色的外衣或穿白衬衣套黑马夹,男衣衣扣用单扣,女衣用双扣,裤子以流行时装为主,个别的穿自缝大摆裆裤。香堂人婚前女装穿短袖,衣领袖口和托肩上绣着别致的图案,衣裳后部较长,要能掩饰臀部,系绣花边的围腰,长能掩膝,头戴鸡冠帽,帽镶银泡、银响铃。倮倮泼人妇女上穿满襟衣裳钉银扭扣,衣领托肩有花纹图案,腰系黑围腰,绣花边。头包绣花包头,前额一排银泡,耳环银环、手带银镯,穿绣花翘头鞋,胸前挂银练带和银针筒。尼苏人妇女爱穿长尾衣裳,肩绣图案。
地方特产
牛撒撇
黄牛宰杀后,取出牛的脊肉用火把它烤黄,再切成细肉丝,拌以煮熟后的牛肚杂,放上姜、蒜、辣子、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作料,再用煮沸后经过过滤的牛粉肠水或胆汁拌匀,即可食用。
酸蚂蚁
将树上的酸蚂蚁卵和白色幼蚁用开水烫熟后,加入盐巴、辣椒、芫荽、韭菜、芝麻等多种调料凉拌。
香软米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产的香软米,指大毛毛谷米和麻线谷米两种,属晚籼型品种。高秆、大穗、大粒、出米率高而不易碎断,色香味具佳。大毛毛谷米主香,因谷壳花纹似豹子而俗称“大毛毛”,因皮毛有扁担花纹而得名。麻线米主软,米饭软而有光泽,食之清香滋润,因米粒圆长,故称麻线米。
江城大黄鱼
江城大黄鱼产于勐野江、李仙江和曼克老江中,头扁身圆,体表无鳞,亦无粘液、鳍须发达,内原无刺,体重每条可达30多公斤。煮熟后内呈黄色,仿佛熟透的南瓜,俗称面瓜鱼。
三丫果
三丫果有紫色和白色两种,汁多、味甜,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
火烧牛干巴
火烧牛干巴是云南德岩地区景颇族民间传统风味菜肴。以牛千巴焐制而成。云南腌制牛干巴,因气候不同,可分两种:滇东北鲁甸、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一带的回族,都在冬季,借气候寒冷、风干物燥之际,将腌制后的牛干巴风干收藏;滇西南的景颇族地处亚热带,冬无严寒,气温较高,度较大,故将腌制后的牛干巴借用火烤、烟熏以收藏。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江城县人民政府.2025-08-08
江城概况.江城县人民政府.2025-08-08
江城概况.江城县人民政府.2024-03-24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城县人民政府.2024-07-31
醉美江城丨一场心灵回归之旅.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8-12
山神庙垭口阻击战遗址.江城新闻网.2025-08-12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2024-09-06 作者: 点击数:44 索 引 号 :523729/20240906-00002 公开目录 :信息公开指南 发布日期 :2024-09-06 主 题 词 : 发布机构 :江城县人民政府 文 号 :.江城县人民政府.2025-08-14
政务信息公开指南.江城县人民政府.2025-08-12
《方志里的普洱》第十三期:江城地名的来历.微信公众平台.2025-08-12
2024年江城县经济运行稳中有升.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5-08-11
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5-08-14
2020年度云南省县域经济“10强县”出炉!有你的家乡吗? .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8-12
权威发布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云南省美丽县城”的通知.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8-12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城市安全现状调查与风险分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5-08-13
云南又有31个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中国新闻网.2025-08-12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云南省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范围的公告.云南省人民政府.2025-08-12
云南普洱市江城县发生3.3级地震.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8-08
政府领导.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5-08-08
人口民族.江城县人民政府.2025-08-12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06-07 作者: 点击数:799 索 引 号 :7023/20240607-00001 公开目录 :统计信息 发布日期 :2024-06-07 主 题 词 : 发布机构 :江城县统计局 文 号 :.江城县人民政府.2025-08-12
对县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 64 号建议的答复函 对县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 第 64 号建议的答复函 2024-08-14 作者: 点击数:32 索 引 号 :7014/20240814-00006 公开目录 :提案预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4-08-14 主 题 词 : 发布机构 :江城县交通运输局 文 号 :.江城县人民政府.2025-08-12
登十层大山 观庄严界碑 赏森林风光.微信公众号平台.2025-08-12
《方志里的普洱》第十九期:彝族 .微信公众平台.2025-08-12
假如非遗会说话|傣族竹楼:以竹木为楼 展现人与自然相处之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08-12
彝族民居、服饰、婚丧习俗.江城新闻网.2025-08-12
江城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称号.百家号.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