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步伟(1889年11月25日—1981年3月),原名杨韵卿,小名传弟,出生于南京花牌楼,祖籍安徽石台,是中国第一位西医女博士,祖父是佛学家杨仁山居士。
杨步伟7岁开始读书,16岁时考入南京旅宁女校。1913年,杨步伟赴日本东京大学学医,1919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医科,获博士学位。随后,她创办森仁医院,设妇产科和小儿科。1920年9月,杨步伟结识赵元任,二人于1921年6月1日结婚。1938年,杨步伟全家移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供给困难,她编写《中华食谱》(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该书于1945年出版后在美国引起关注。此后,她开始撰写《一个女人的自传》,并于1947年出版英文版。
1981年3月杨步伟去世,享年93岁。之后,加利福尼亚大学还专为杨步伟与赵元任设立了纪念室。
人物生平
1889年11月25日,杨步伟出生在南京花牌楼的一个大户人家,她的祖父是中国现代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她一出生就被过继给了无子的叔叔,拥有双父母,而在未出生前就被父母指腹为婚,与她姑母家的孩子许下婚约。杨步伟原名兰仙,“步伟”的名字,是她的同学兼好友林贯虹为她起的。后来林贯虹因病去世,为纪念好友,她正式易名为“步伟”。
杨步伟在湖南时务学堂求学期间,曾受教于梁启超。受新式教育影响,其婚姻观念倾向于男女平等。16岁时,南京创办旅宁女校,她前往应考,并在作文《女子读书之益》中写下“女子者,国民之母也”。入学后,杨步伟成绩优良,并参与钢琴独奏表演,获得师生关注。姑母得知后致信其养父,指责其“卖唱”,并对杨步伟与父母安排的婚事持保留态度。杨步伟不接受包办婚姻,致信祖父提出退婚,主张婚姻应由本人决定。祖父在考虑后同意其请求,杨步伟遂书写退婚书。此事引发舆论,父亲要求其承诺终身不嫁,杨步伟拒绝,并阐明理由。最终,在祖父调解下婚约解除。毕业后,杨步伟受聘为崇实女子中学校长,负责学校事务。在一次叛军暴乱中,她通过谈判化解危机,保障师生安全。安徽督军柏文蔚事后表示赞赏。
二次革命期间,学校解散。杨步伟赴日本留学,就读东京大学医科,1919年获博士学位。回到中国后,与同学创办中国第一家由女性担任院长的私立医院——森仁医院。她为中国首位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也是中国首位女性医院院长。
1920年,杨步伟在一次聚会中结识语言学家赵元任。二人经常在杨步伟的医院见面,关系逐渐密切。此后,赵元任向杨步伟提出结婚意愿。一年后,两人结婚,未举行传统婚礼,仅在定情地点拍照留念,并向亲友发送只收祝福、不收礼金的通知。当日仅邀请胡适与朱徵共进餐,并请二人签署自制的结婚证书作为证婚记录。该形式与当时的婚俗差异较大,引起社会关注,并登上报纸。婚后,杨步伟随赵元任赴哈佛,原计划考取行医执照。随后两次怀孕,三年内生育两个孩子。之后,杨步伟和赵元任一起游历了欧洲。1925年后,赵元任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杨步伟则以教授夫人的身份,发起多项公益活动。她募款开了一家诊所,从事节制生育工作,为穷苦人服务;她和几位太太集资做股,为进城不便的清华师生办公共汽车;为了解决清华师生的伙食问题,她筹钱办起了公共食堂。
1938年,杨步伟全家移居美国。二战期间,物资供应紧张,杨步伟注意到美国主妇仍大量丢弃食材,因此她编写了《中华食谱》(How to Cook and Eat in Chinese),赵元任为书撰写注释。该书于1945年出版,在美国引起关注,并在多国流行,使英语中增添了“炒”(stir-fry)一词。此后,杨步伟开始撰写《一个女人的自传》,1947年英文版由赵元任翻译。
1981年3月杨步伟去世,享年93岁。之后,加利福尼亚大学还专为杨步伟与赵元任设立了纪念室。
人物生活
家庭情况
杨步伟的曾祖父是曾国藩的进士同年与好友,祖父和生父、嗣父都曾在驻欧洲使馆工作,同情、参与清末的维新变法或赞助革命。祖父杨仁山(字仁山)当过驻英、法使馆的参赞,思想开明,喜欢科学仪器,对佛学深有研究,挥资创办了著名的金陵刻经处。嗣父(本是叔父)特别注重杨步伟的教育,总说她是他的大儿子。他坚信中国早晚会兴办女校、出现女教师,给她介绍中国古代与欧洲有作为、有学问的妇女,还与祖父同样鼓励她解除祖母包办的婚约。杨步伟小时未接受家务训练,12岁时母亲教其针线,首次了解到针头有麦粒肿。亲戚因此事曾议论,成年后她缝纫技术熟练。父亲去世前夕,她提出亲手制作24道菜的孝席,亲友听后反应强烈。次日她制作30余道菜,祭祀后,亲戚在场评价厨艺已明显提升。
婚姻生活
1920年9月18日,赵元任的表嫂冯织文与杨步伟等人聚餐,刚刚留美归来的赵元任也受邀参加。赵元任话不多,杨步伟记得他“说了几次笑话,都没说出太多意思来,可是总是笑眯眯的”。1921年6月1日,杨步伟与赵元任在北京市小雅宝胡同49号住所举行简朴婚礼,邀请老友胡适和朱徵共进晚餐。饭后,赵元任出示手写结婚通知书,邀请胡适和朱徵签字作证。胡适建议至少请两位证人签字,并贴四毛钱印花税票以符合法律规定。胡适和朱徵分别成为证婚人。胡适是首位送礼者,事先带来一本自己注释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精致包装外加一层普通纸张以防误会。赵元任与杨步伟将婚礼照片及结婚通知书寄给约四百位亲友。照片上的格言为:“阳明格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丹书之言:敬胜怠者昌,怠胜敬者灭”。结婚通知书中写明:“赵元任博士和杨步伟女医士十分恭敬地对朋友们和亲戚们送呈这份临时的通知书,告诉诸位:他们两人在这信未到之先,已经在1921年6月1日下午三点钟,东经百二十度平均太阳标准时,在北京自主结婚。”并声明除书信、诗文、音乐曲谱及捐赠中国科学社外,不收任何贺礼。
1946年,杨步伟夫妇庆祝银婚纪念日,证婚人胡适因故未能到场,寄来《贺银婚》一诗:“蜜蜜甜甜二十年,人人都说好姻缘。新娘欠我香香礼,记得还时要利钱。”1961年,结婚40周年纪念会上,考古学家李济将杨步伟比作观世音菩萨。夫妇四女皆有成就,女儿及女婿均在教育界工作,全家三代共有18人获得金钥匙奖。1971年6月1日,金婚纪念日当天,赵元任夫妇各作《金婚诗》,押韵呼应胡适《贺银婚》诗。杨步伟诗曰:“吵吵争争五十年,人人反说好姻缘。元任欠我今生业,颠倒阴阳再团圆。”赵元任回诗:“阴阳颠倒又团圆,犹似当年蜜蜜甜。男女平权新世纪,同偕造福为人间。”
社会公益
杨步伟与胡适、蒋梦麟商议, 募款开了一家诊查所, 从事节制生育工作(即计划生育),为穷苦人服务。她选中了景山东大街一所三进的房子, 拿第一进办诊所, 第二进呢,赵元任与钱玄同、汪怡、黎锦熙、刘半农及林语堂住, 办了一个“数人会”,因为最初他们都是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的,第三进是杨步伟的三哥住。杨步伟每周来诊所两天,其他时间请了专职的护理人员值班。这个诊所她一直办着,直到后来因为掩护和收容受伤的示威学生,被迫关掉。
在清华园里,她还和几位太太共同组织了一个“三太公司”(人家起的诨名),招来不少附近的女孩子, 教她们做各种手工。杨步伟在中国外收集了好多的样本,有桌布、床单、手巾等。北京的“东升祥”,还借了她的样品仿制过。那时清华大学师生进城要坐人力车,非常不便,杨步伟就和何林一夫人等商量,要集股办公共汽车, 后来得到了清华园的大陵银行经理的支持, 由银行接办过去,从此由清华进城开始有了公共汽车。清华的志成小学要改革, 梅贻琦夫人和何林一夫人等人推举杨步伟作代表, 协助小学曹校长, 并让清华批准每月给该小学一笔经费。
为解决清华师生伙食问题,杨步伟筹集资金,租用清华学校门外小桥附近的几间小房进行修理,聘请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厨师。学生得知后前来就餐,用餐人数不断增加,甚至有城里人订酒席。吴公之赠对子:“小桥流水三间屋,食社春风满座人。”教职员和学生多人搭伙,校长家佣人被请去协助,前来就餐及观望者也参与服务。后因资金消耗殆尽,交由厨师经营,杨步伟题写对子:“生意茂盛,本钱干净。”
人物作品
杨步伟在美国用英文写过一本《中华食谱》。该书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欧美各国广泛流传,成为许多中餐厅老板、厨师和家庭主妇的参考书。该书内容涉及中国食物及各地饮食风俗,而非仅讲烹饪方法与配料。书稿由胡适撰写前言,赛珍珠作序。该书多次再版,截至60年代已发行27版,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杨步伟一生共写作四部书。第一部为《中国食谱》。第二部为《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亦为畅销书。第三部为《杂记赵家》,书中涉及近200位中国著名学者,提供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侧面资料,具有民国知识分子研究价值。赵元任曾表示:“我们家结论既然总是归我太太,那么序论就归我了。”该书和自传是20世纪研究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历史资料。第四部为《中国妇女历代变化史》,记录妇女历史变迁,从母权社会到女权发展。
参考资料:
亲属关系
人物评价
出身南京望族,自幼性格果敢,勇于任事,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新女性之一。(豆瓣读书 )
但可以这么说,无论哪个阶段,她都随心所欲、自由自主地选择了生活方式。(中国青年报 评)
杨步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人物,虽然她的称呼只是“赵太太”。(凤凰集团 评)
胡适说:“杨步伟一家,父是天才,母是能人,女儿们则个个聪明得不得了。”(胡适 评)
傅斯年则说,赵太太是女中豪杰,女中英雄。她是既管理得了国家,也能下厨房做得一手好菜的女子,她就是那个时代的女中能人。(傅斯年 评)
人物轶事
1908年冬,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中国计划派留学生出国。有提议派女学生,但优先考虑中国自办学校学生。当时中国主办女子学校仅天津师范和南京旅宁两所。杨步伟有意出国,祖父认为外语听课困难,应推迟,且官费每年都有,故作罢。旅宁改为师范后,她转入上海中西女塾就读。因非教徒,学校要求上海中华书局总编辑舒新城作保才予录取。23岁时,安徽都督柏文蔚聘请她任崇实学校校长,校内学生为北伐队500余名女生,校址南京后成桥,拥有120余间房。父亲支持其才干,劝其改正脾气避免被笑柄。柏文蔚多次派人邀请,她遂应允。未曾授课前,她开始管理学校。对学生按年龄和识字情况分类,教不识字者织布、缝纫、刺绣、织毛线,识字者分为两级小学和两级中学。柏文蔚之母亦称呼她“校长”。后来,杨步伟凭官费赴日本学医。在日期间,留学生遭遇屈辱。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留学生罢课,日方施加刁难,包括强制留级、不发文凭等,声称爱国应自我牺牲。杨步伟毕业时未领取文凭,也未参加典礼,成绩总平均分91。她回忆称,日本人嫉妒优秀留学生,轻视差生。曾参观日本卫生署、军医院,见战备物资和救护器材。有人称中国应听从日本指导帮助作战,且称日本军力对付俄罗斯和美国,无需大规模军队征服中国,中国数日即灭。杨步伟对此极为反感。
不裹脚
幼年时的杨步伟脚大,家里人就喊她叫大脚;她小时候瘦而高,就送给她“天灯杆子”的绰号。小时候杨步伟就相当的有个性。因为她太淘气,别人想干不敢干的事,一撺掇她,她干,家里人就亲昵地叫她“搅人精”。先生教她孔子曰“割不正不食”,她就在饭桌上批评孔子浪费:“他只吃方方正正的肉,那谁吃他割下来的零零碎碎的边边呢?”她还改了《百家姓》来取笑先生:“赵钱孙李,先生没米。周吴郑王,先生没床。冯陈褚卫,先生没被。蒋沈韩杨,先生没娘。”
拒绝包办婚姻
杨步伟十六七岁时,她和祖父谈她的婚姻问题,说终身大事应由自己来定,祖父赞成。她就写了一个草稿给祖父看。许多年以后,她还记得有几句是“日后难得翁姑之意,反贻父母之羞,既有懊悔于前者,不如挽回于现在。”祖父看了说:“传弟,你是成人了,证明你是配有自主权的了。因为又按古礼,又不得罪二表弟,又成全他母子日后免伤感情。我知道你将来对于自己的事情,对于帮人家的事情,都会弄得好的。”就这样,她把退婚的信写好,送给表弟。表弟给姑母看。姑母不依,父亲气得说要处死她。但是因为有祖父支持,她还是退婚了。为此,父亲居然有8年不和她讲话。
结婚不收礼
结婚一概不收贺礼,只有“两个例外”:“抽象的好意,例如表示于书信、诗文或音乐等,由送礼人自创的非物质的贺礼”;“或由各位用自己的名义捐款给中国科学社”——这是90多年前杨步伟与赵元任的婚礼,胡适送了一部自己注解的《红楼梦》,赵元任的姑母送了一个鲜花篮都被退了回去,气得姑母跟他们断交了好几年。
参考资料
杨步伟:70多年前写了一本风靡美国的畅销书.我苏网.2025-02-21
中国食谱(第二版).豆瓣读书.2023-11-09
一个女人的自传.豆瓣读书.2024-05-26
杂记赵家.豆瓣读书.2024-05-26
记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博士.《人物》杂志.2025-02-21
新人物杨步伟:从三少爷到赵太太.中国青年报.2025-02-21
新人物杨步伟:从三少爷到赵太太.中国青年报.2023-11-09
记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博士.搜狐网.2025-08-10
学习这一切,都是因为“好玩儿”.央视新闻.2022-11-01
青春励志故事赵元任:心系祖国而终未返.中国青年网.2022-11-01
赵元任先生次女赵新那教授病逝.清华大学.2024-02-02
赵元任次女赵新那:当年为西南联大师生献花.人民网.2024-07-31
化学家赵新那逝世,系赵元任次女、黄培云夫人.澎湃新闻.2024-07-31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al People.浙江大学数学研究中心.2024-04-11
赵元任先生钢琴由家人捐与清华园.清华大学.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