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1939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市,历史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等。
1964年7月,张海鹏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70年5月,张海鹏前往河南五七干校,编入二排八班,负责盖房。1979年到1990年,张海鹏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2年,张海鹏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1月起,张海鹏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2002年4月,近代史研究所成立台湾史研究室,张海鹏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主任。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成立,张海鹏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7月,张海鹏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2006年,张海鹏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08年,张海鹏出版个人文集《张海鹏集》。2015年,张海鹏退休。
张海鹏发表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方法、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和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和中日关系问题的文章约400篇。张海鹏主持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教材《中国近代史》获得教育部一等奖。张海鹏于2000年、2001年、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获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4年10月,张海鹏获得第三届凤凰文学奖“金凤凰”奖章。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39年5月,张海鹏出生于湖北省汉川市抗战相持阶段的贫苦农家。1946年起,张海鹏先读私塾一年,次年转入张氏宗祠内的汉川县私立两铭小学读二年级。1949年,张海鹏经历家乡小战事后帮忙解放军挖战壕。1951年,张海鹏小学毕业,其与地主家庭同桌共用课本后考上省立马口中学。1954年,张海鹏初中毕业,因身高不够未能考空军地勤,又遇大水灾错过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报名期,回家务农两年,学会多种农活,参与水利工程与互助合作运动,并担任会计等职。1956年,张海鹏在同乡劝说下,到汉川市一中复习后考入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同年9月,张海鹏入读孝感高中三班(后称理想班),因熟人众多,一年级下学期进入学生会膳食委员会,高二转任班委会文体和学习委员。高中期间参与大炼钢铁、深翻土地等劳动。1959年7月,张海鹏高中毕业,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原填报前三个志愿为外语系)。
1960年,张海鹏参加历史系教学改革、大编讲义活动,编写部分讲义稿。1961年10月,张海鹏参加了列席汉口“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11月,张海鹏完成《关于太平天国革命性质问题》读书札记。1962年五四青年节,张海鹏被评为历史系模范团干部,同时担任甲班班长。1963年2月,张海鹏出席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主办的全校第三届团员代表大会,并作大会发言;3月,张海鹏作为学生代表出席武汉大学第十五届学生代表大会。1964年,张海鹏作为学生代表参与接待日本亚非团结委员会访华代表团;5月,张海鹏完成毕业论文《苏美外交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修改后题为《试论苏美建交的原因》。
工作经历
1964年,张海鹏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8月,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后到西颐宾馆为北京科学讨论会服务约10天;回所准备“四清”,学文件一个月;所内团支部改选,增加其为支部委员;10月30日,张海鹏抵达张掖市,参加“四清”工作培训班,后被分配到甘州区乌江公社贾家寨大队二队做临时工作队员,开展“四清”工作八个月。1965年5月,张海鹏结束“四清”工作;6月中旬,张海鹏转到山东黄县于口大队,与农民同劳动七个月。1968年2月,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被隔离,学部大批判指挥部头头傅崇兰被揪,指挥部解体,张海鹏等人被反对派控制。3至4月,在西单大木仓教育部大礼堂,张海鹏与孟祥才被千人批斗,被指为傅崇兰黑高参、黑笔杆。随后,张海鹏应何重仁、李瑚之邀,参与“文革”查抄文物清理工作,后因工军宣队进所停止。
1969年,开展“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运动”,张海鹏成重点审查对象。10月,被强制进“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隔离审查,后转至文联大楼失去自由;11月,开始写交代材料,在专案组车轮战等逼供下,屈打成招承认自己是“五一六反革命分子”,还按要求编造组织体系、整无产阶级司令部黑材料等。离开文联大楼后,张海鹏被关在美术馆两个月。1970年5月20日,张海鹏从美术馆拉回所里,前往河南五七干校;5月30日,被押送至河南息县五七干校,编入二排八班,负责盖房。1971年11月,学部军宣队传达中央有关九一三事件文件,张海鹏被允许参加。
1972年7月,张海鹏随干校回北京,回所后扫马路、厕所,补漏等,还利用时间听广播学外语、翻译词条。1973到74年,张海鹏写数万字材料为自己翻案,交给军宣队长李翔后又退还。1974年12月,工宣队和军宣队宣布张海鹏在“文革”中犯有一般性路线错误,解除审查。1975年,张海鹏选择到翻译组。9月,经军宣队批准,张海鹏到近代史组,接受研究太平天国史任务,全心投入研究。1976年,张海鹏推动与北京二十多家印刷厂职工联合办“七二一大学”,讲授中国近代史并编写印发教材;陪同刘桂五先生到北大历史系、天津历史所调查开门办学、开门办所经验;参与接待来访外宾;参加党总支会议并发表意见;出席《光明日报》座谈会揭露批判“四人帮”在史学界罪行上。1978年,张海鹏协助刘桂五工作两年后,因有人反映被从学术秘书岗位抽调;社科院改革,近代史所成立科研处,张海鹏不再参与相关事务。
1978到1984年:张海鹏参与刘大年先生主持的《中国近代史稿》1-3册(1978-1984年出版)及4、5册(未完成)工作,负责组织稿件等多项事务,完成《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1984年出版)编绘和《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1984年出版)编撰,获谭其骧教授祝贺、孙思白教授肯定,初步奠定学术基础。期间,张海鹏被评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5年,被评定为副研究员。1988年,张海鹏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1990年,张海鹏升任研究员。
1994年1月起,张海鹏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2002年4月,近代史研究所成立台湾史研究室,张海鹏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主任;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成立,张海鹏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7月,张海鹏离任。2006年,张海鹏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08年,张海鹏出版个人文集《张海鹏集》收录相关内容。2015年,张海鹏退休。2023年,张海鹏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典籍耀中华》摄制组采访。2024年,张海鹏接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参访。
社会活动
1990年,张海鹏推动以本所名义召开建所四十周年“近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台湾学者首次出席大陆学术会。
1991年9月,张海鹏作为九一八事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长组织会议。
1992年6月,张海鹏与台湾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举办学术座谈会。
1993年1月,张海鹏与美国华人学术团体联合召开近百年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4年1月,张海鹏与台湾师范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联合召开“孙逸仙与儒家人文精神”学术讨论会。
1995年6月,张海鹏承办瞿秋白就义60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并任秘书长。
1995年12月,张海鹏在珠海市主持香港史研究现状与前景学术研讨会。
1997年12月,张海鹏与香港大学联合在香港举办“香港历史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8年9月,张海鹏主持《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社主办学术座谈会。
1999年12月31日-2000年1月3日,张海鹏举办“1949年的中国”学术讨论会。
2001年9月,张海鹏举办“‘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1年10月,张海鹏与华中师范大学等召开北伐战争暨汀泗桥贺胜桥大捷七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
2002年8月,张海鹏与澳门中西创新学院召开“中国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
2025年8月30日,“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市举行。会上,张海鹏发言表示,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是血写的事实,台湾人民的斗争与整个中国人民的斗争是同步的。
社会任职
张海鹏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副主任、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审议委员会召集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规划办中国历史学科评审小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教育部统筹推进“双一流”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顾问、新华通讯社特约观察员、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等。
个人生活
张海鹏家在湖北汉川一个贫寒农家,那是江汉平原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租一两亩水田,外加做点小生意,在早市炸油条、蒸发糕、煮豆丝。他7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的哥哥参加了新四军。父亲带着他与姐姐、妹妹生活,勉强能糊口,日子过得艰难。
1968年4月,张海鹏结婚。
主要作品
著作
参考来源:
论作
参考来源:
科研成就
张海鹏着重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建构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成果如下:
一、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问题。张海鹏是坚持“两个过程”论的代表人物。所谓“两个过程”论,是对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说的“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这个著名论断的概括。提出了中国近代史的革命高潮从全局看应包括七次: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七次革命高潮,决定了近代中国的政治走向,包括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问题。张海鹏提出了有关中国近代史分期的新见解,力图从宏观上建构1840年—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理论体系。把这110年的中国近代史分为六个时期:1840年—1864年,是中国初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期;1864年—1901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成型期;1901年—1915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下沉沦到谷底的时期;1916年—1937年,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力量迅速成长,并终于取代旧势力开始成为主导社会发展的力量;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战争,中国近代史的根本转折时期;1945年—1949年,是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为决定中国发展方向而决战的时期;通过系统梳理20世纪中国近代史(1840—1949)研究的学术史,进一步明确了将1840年—1949年的中国历史统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观点。
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方法。张海鹏认为,指导历史研究的正确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按照唯物史观考察近代中国历史,应该认识,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贯穿近代中国历史的真正的主线,现代化进程在近代中国虽然在缓慢地进行,却从来没有居于主导地位。在近代中国,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主调,近代中国还有现代化进程的萌发,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生产力因素已经传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已经传入、无产阶级政党已经组成,现代化学说里主张的现代性的增长,传统社会因素的剥落,正在发生。主导中国两千年的儒家学说面对西方传入的思想政治学说(包括资产阶级学说和无产阶级学说),并无招架之力。但是,现代化进程没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按照唯物史观,现代化进程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成为主流,是在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并有所发展之后,现代化进程实际进入中国社会生活领域。在这个时候,现代化进程是主导方向,阶级斗争是次要方向。在这个时候,把阶级斗争当成主要方向,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的。
四、完善中国近代史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
学子教育
面对当前学术研究的浮躁之风,张海鹏对青年学者提出了几点期望:一是做学问要脚踏实地、不务虚名、不慕官位;二是在学术殿堂上,要有“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的精神,才能深入堂奥;三是做学问“要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必须从打基础下功夫,由博入专;四是在百家争鸣中提倡互相切磋、承认错误的好风气;五是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劳动,容不得半点造假的行为。
教材编写
2008年,张海鹏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任命为第一首席专家主持编写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作为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教材,向全国高校推广;2017年7月,被国家教材委员会任命为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之一。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共分5册,其中《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是全体高中生的必修课,供高中一年级使用;另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三册是选择性必修课,供高中二年级使用。必修教材已于2019年9月进入北京、天津市、上海市等6个省市的高中课堂,2020年9月,已有14省市高中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10];2017年11月,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任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之一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修订组组长;2018年,出版了《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该书在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定为精品教材 [4];另编写了《全国干部学习读本: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等教材。
所获荣誉
个人
参考来源:
作品
张海鹏编写的《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被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评为党员干部精品读物。主持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教材《中国近代史》获得教育部一等奖。
人物评价
作为学术组织者与领导者的张海鹏为中国近代史乃至整个历史学所做的贡献足以在当代中国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评)
张海鹏用自己丰硕厚重的成果践行着一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时代担当。(《光明日报》评)
张海鹏是享誉中国国内外的著名史学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评)
张海鹏老骥伏枥、笔耕不辍,它不仅为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殚精竭虑,而且还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评)
张海鹏乐于奉献,不辞辛劳,他为中国史学会的工作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并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外,他不仅具有宏阔的学术视野,超卓的学术眼光,而且也体现出他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且甘于奉献,不辞辛劳,对于中国史学会充分发挥其学术领导功能居功甚伟,对于中国史学的繁荣发展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晋阳学刊》评)
参考资料
张海鹏.光明网.2025-09-03
张海鹏:百年辛亥的回顾、追思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25-09-03
李细珠 | 张海鹏:孜孜以求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真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24-07-31
刘亮程等名家获“金凤凰”奖章,胡学文获“凤凰文学奖”首奖.澎湃新闻.2025-09-03
张海鹏(7).光明网.2025-09-03
张海鹏.武汉大学校友总会.2025-09-03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网.2025-09-01
张海鹏(6).光明网.2025-09-03
追求历史的真谛:我的史学之路——访张海鹏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25-09-03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25-09-03
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47名学部委员正式产生(名单).中国新闻网.2025-09-03
经世致用 学术常青——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张海鹏(2020-05-13).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2025-09-03
张海鹏(5).光明网.2025-09-03
赓续中华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纪录片《典籍耀中华》即将播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4.2025-09-03
潜心治史求真义——访史学家张海鹏研究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5-09-04
批“台独”歪曲历史!大陆学者:台湾被割让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悲情.百家号.2025-09-03
张海鹏.光明网.2025-09-03
一个史学家的不懈追求——访张海鹏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24-07-31
张海鹏:坐住冷板凳 治史五十年.人民日报.2025-09-03
张海鹏:“学问之道在乎经世致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24-07-31
其惟笃行:张海鹏先生与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