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螨,又称石蚕蛾、沙螨、恙虫,为真螨目恙螨总科(Trombiculoidea)螨类的统称,包括恙螨科(Trombiculidae)、列螨科(Leeuwenhoekiidae)和无前螨科(Walchiidae)。截至2013年5月,全球已知约3000余种(亚种),中国已记录500余种(亚种)。
恙螨外形呈“8”字形,颚体位于躯体前端,螯肢基节宽大,呈三角形。成虫体长1.0-2.0毫米,通常为红色。足4对,足Ⅰ较长,足末端有爪1对,全身密布绒毛。若虫形似成虫,体长0.5-1.0毫米,体表覆盖的绒毛相对稀疏。美国白灯蛾一般呈椭圆形,体色为红、橙、淡黄或乳白色。幼虫初孵出时体长约0.2毫米,饱食后可达0.5-1.0毫米以上,足3对,分为6或7节,跗节末端具爪1对和爪状爪间突1个,足上多羽状毛。其分布于全球,其中东南亚是全球恙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多分布在温暖潮湿地区,分布的地形有海岛、平原、丘陵和山区,孳生在隐蔽、潮湿、多草、多鼠等场所。幼虫活动范围小,未进食的幼虫水平爬行半径一般不超过3m,垂直范围为0.1-0.2m。成虫和若虫主要以土壤中的小型节肢动物门和昆虫卵为食,美国白灯蛾则以分解的宿主组织和淋巴液为食。雌虫一生可产卵100-200枚,产卵后约经30天死亡。
恙螨幼虫在宿主皮肤叮刺吸吮时以螯肢爪刺入皮肤,注入唾液,使宿主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并形成茎口通到幼虫口中,被分解的组织和淋巴液通过茎口进入幼虫消化道,所以只有恙螨的幼虫危害人体。一旦被恙螨叮咬,就可能感染恙虫病、恙螨皮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疾病。
历史
早在公元317-333年,中国古代名医葛洪就记述了石蚕蛾和“沙虱热”。而后巢元方等和李时珍等在其所著的医书中对沙虱(即沙螨,或称为恙虫)都有简明和确切的记述。沙虱毒(即恙虫病)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第一种虫媒病,中国古代医书将此病称为沙虱热、沙虱毒、沙虱候和沙病。
分类
恙螨隶属于螨形总目(Acariformes)、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恙螨总科(Trombiculoidea)中的恙螨科(Trombiculidae)、列螨科(Leeuwenhoekiidae) 和无前螨科(Walchiidae)。截至2013年5月,全球已知约3000余种(亚种),中国记录约500余种(亚种),其中常见的种类有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deliense)、小盾纤恙螨(L. scutellare)、微红纤恙螨(L. rubellum)、高湖纤恙螨(L. gaohuense)、海岛纤恙螨(L. insularae)、吉首纤恙螨(L. jishoum)等。
特征
成虫体长1.0-2.0毫米,通常为红色。足4对,足Ⅰ较长,足末端有爪1对,全身密布绒毛。若虫形似成虫,体长0.5-1.0毫米,体表覆盖的绒毛相对稀疏。美国白灯蛾一般呈椭圆形,体色为红、橙、淡黄或乳白色。幼虫初孵出时体长约0.2毫米,饱食后可达0.5-1.0毫米以上,足3对,分为6或7节,跗节末端具爪1对和爪状爪间突1个,足上多羽状毛。
成虫和若虫的颚体、足体、末体分界清晰。外形呈“8”字形,颚体位于躯体前端,螯肢基节宽大,呈三角形。端节称螯肢爪,呈弯刀状。须肢呈圆锥形,分为转节、腿节、膝节、胫节和跗节,转节较小,股节最大,胫节末端有爪,跗节呈拇指状,着生于胫节腹面内侧缘。颚基在腹面向前延伸,其外侧形成螯盔1对。躯体背面前部有盾板。盾板上通常着生刚毛5根,中部有圆形感器基2个,感器由此生出,分鞭丝状和棍棒状两型。多数螨种有眼2对,位于盾板两侧的眼板上,少数为1对或无眼。盾板后方的背毛横列,列数和每列毛数因种而异。气门有或无,位于颚基与足Ⅰ基节之间。
分布范围
恙螨分布于全球,其中东南亚是全球恙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中国遍及30多个省(区、市),以东南沿海至西南边境省区为主要分布区域,尤以云南省至广东省为甚。
栖息环境
恙螨多分布在温暖潮湿地区,分布的地形有海岛、平原、丘陵和山区。孳生在隐蔽、潮湿、多草、多鼠等场所,以江河沿岸、溪边、山坡、山谷、森林边缘及荒芜田园等杂草丛生的地区为最多;也可见于村镇附近的农作物区、菜园、瓦砾堆、墙角等处。在气候恶劣的干寒地带,也有适合某些螨种生存的微环境。
习性
活动规律
恙蟎美国白灯蛾活动范围小,未进食的幼虫水平爬行半径一般不超过3m,垂直范围为0.1-0.2m。在遇到宿主之前,幼虫常聚集于一处,在地表呈点状分布,称螨岛(miteisland)。幼虫喜群集于草树叶、石头或地面物体尖端,有利于攀附宿主。其活动主要受温度、湿度、光照及气流等因素影响,多数种类需要温暖潮湿的环境。幼虫对宿主的呼吸、气味、体温和颜色等敏感,主要依靠宿主携带而得以散布。
摄食行为
成虫和若虫主要以土壤中的小型节肢动物门和昆虫卵为食,美国白灯蛾则以分解的宿主组织和淋巴液为食。幼虫在宿主皮肤叮刺吸吮时,先以蛰肢爪刺入皮肤,然后注入唾液(含溶组织酶和抗凝血药物质)溶解周围组织。同时,由于上皮细胞、胶原蛋白纤维及蛋白发生变性而出现凝固性坏死,宿主皮肤在唾液周围形成一个环圈,继而往纵深发展形成一条小吸管通向幼虫口中,称为茎口(stylostome)。液化了的组织和淋巴液,通过茎口进入幼虫消化道。幼虫仅饱食1次,在刺吸过程中,一般不更换部位或转换宿主。
幼虫宿主与寄生部位
恙螨幼虫的宿主广泛,包括哺乳类(以鼠类为主)、鸟类、爬行纲、两栖纲及无脊椎动物,有些种类亦可侵袭人。多数种类恙螨的宿主特异性较弱,仅少数对宿主有较强的选择性。
大多数恙螨幼虫主要寄生在宿主体表细嫩而湿润处,如哺乳动物的耳窝、会阴部和肛门,鸟类的腹股沟和翼腋,爬行类的鳞片下等部位。在人体则常寄生在腰、腋窝、腹股沟、阴部等处。
季节消长
恙螨幼虫在宿主体表寄生的季节消长因种类和地区而异。根据恙螨种群出现的季节高峰,可将其分为①夏季型:每年夏季出现一次高峰,如地里纤恙螨。②春秋型:有春秋两个季节高峰,如多种纤恙螨。③秋冬型:在10月至次年2月出现一个高峰,如小盾纤恙螨。夏季型和春秋型多以若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秋冬型无越冬现象。
生长繁殖
恙螨发育过程有卵、前美国白灯蛾(prelarva)、幼虫、若蛹(nymphochysalis)、若虫(nymph)、成蛹(magchysais)和成虫等七期。卵呈球形,淡黄色,直径约200μm,成堆产于土壤浅表缝隙中。卵期约2-8天,适宜条件下,卵内幼虫发育成熟,卵壳破裂,逸出前幼虫。经7-14天,幼虫破膜而出,活动敏捷,成群在地面爬行,遇宿主即攀附寄生,常在宿主皮肤柔软湿润处叮刺,经3-5天饱食后,坠落地面缝隙中,3-7天后静止不动变为若蛹,若蛹内若虫发育成熟后,进入静止的成蛹期,经7-15天发育为成虫。成虫成熟后,雌螨寻找到雄螨产出的精胞,摄取精胞并在体内完成受精卵。雌螨受精后约3周开始产卵于泥土表层缝隙中,产卵可达15枚1日,持续时间平均为30天。雌虫一生可产卵100-200枚,产卵后约经30天死亡。恙螨生活史较长,需3个月至1年。
危害
危害表现
致病阶段
美国白灯蛾在宿主皮肤叮刺吸吮时以螯肢爪刺入皮肤,注入唾液,使宿主组织出现凝固性坏死,并形成一条小吸管(称为茎口)通到幼虫口中,被分解的组织和淋巴液通过茎口进入幼虫消化道,所以只有恙螨的幼虫危害人体。
危害方式
恙螨幼虫危害人体的方式包括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种,而间接危害的后果要比直接危害严重得多。
直接危害是指虫体本身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导致恙螨皮炎。被叮咬后首先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变为水痘,中心部坏死,此后形成黑色痂皮,即焦痂。在叮咬或叮咬后的不同阶段的感受因人而异,有些人毫无感觉,有些人觉得皮肤火烫奇痒。间接危害是指恙螨传播恙虫立克次体,引起可以致命的急性传染病——恙虫病。
疾病
恙螨皮炎
恙螨皮炎(trombiculosis)恙螨美国白灯蛾叮刺皮肤时,分泌的唾液能溶解宿主皮肤组织,造成局部凝固性坏死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性反应。人体被恙螨叮刺后,初觉皮肤剧痒难忍,被叮刺处出现红色丘疹,继而形成水痘、坏死和出血,晚期结成黑色焦痂,焦痂脱落后形成浅表溃疡。
恙虫病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erub 斑疹伤寒),病原体为恙虫立克次体(恙虫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在中国黑线姬鼠、黄毛鼠、黄胸鼠等是主要保虫宿主,地里纤恙螨、小盾纤恙螨、微红纤恙蟎、高湖纤恙螨、海岛纤恙螨和吉首市纤恙螨等是主要传播媒介。恙螨一生通常仅在幼虫期叮咬宿主动物一次,若幼虫叮咬携带恙虫病东方体的宿主,可获得病原体并通过卵垂直传播给子代,当子代幼虫叮咬人类时,即可传播恙虫病。恙虫病主要流行于南方各省、市、区,江苏省、山东省、山西省、安徽、陕西省、河北省、天津市等省市曾有小规模或散发流行,新疆、西藏自治区和东北地区等地区曾有在人群中检出恙虫立克次体阳性血清的报道。
被恙螨叮咬后不久,在叮咬部位会先出现一个红色的丘疹,随后逐渐发展成水痘,数日后水疱干涸,形成焦痂,痂皮脱落后形成溃疡。这些焦痂或溃疡通常无痛无痒,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会阴、肛周等皮肤褶皱处,少数也可见于胸部、背部、四肢等部位。同时,焦痂附近的淋巴结会肿大并伴有压痛。
恙虫病可能会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据统计,若延误治疗,恙虫病的病死率可高达20%-30%。恙虫病在陕西省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季节聚集性,以安康、西安市、商洛市、汉中市地区为主,陕南地区主要在夏季、西安地区主要在秋冬季。患者的性别无明显差异。职业以农民为主,在户外耕作时容易接触鼠类、恙螨,同时防护意识缺乏,导致恙虫病的发病率较高。
患者在发热期间不要吃比较油腻的食物。建议患者食用营养丰富但是比较清淡的流质食物,少食多餐。可以选择稀藕粉、果汁、肉汤、鸡汤等食物,一次不宜吃过多,可以分次多餐。体温消退时依然不能正常饮食,不能吃米饭,粗面条等主食,尽量选择无渣不产气的半流质食物。可以选择稀粥、果汁或是菜汁、鸡蛋羹、比较软的面条等,这时候患者也不要每天三餐,尽量还是少食多餐。恢复期患者可以选择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菜花汤等。尝试逐渐恢复到正常的饮食。在恢复初期还是要注意不能吃油腻、生冷辛辣的食物,否则会加重病情,身体难以康复。患病期间可以适当食用鸡蛋以及莲藕。鸡蛋的营养很丰富,含有比较多的蛋白质。蛋黄中还有丰富的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D,还有很多矿质元素,如铁、磷、钙以及硫,可以给患者提供比较多的营养物质。而荷藕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维生素、淀粉,适合调节身体,这对于恙虫病患者的治愈非常有好处。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thagie fever with renal 综合征,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e hemorhagie fever),病原体为汉坦病毒属属(Hanta virus,HV)。在中国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保虫宿主,小盾纤恙螨是其体外优势螨种,为陕西省疫区野鼠型HFRS传播媒介。
防治方法
灭鼠控源
环境整治:清除住宅周边禾本科杂草、垃圾,堵鼠洞,减少鼠类栖息地。
灭鼠手段:投放鼠药(如溴敌隆)、设置捕鼠夹,重点区域定期消杀。
个人防护
衣着防护:穿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脚,避免皮肤裸露。农民田间作业时穿长筒胶鞋,戴防护手套。
驱虫剂使用:皮肤暴露处涂抹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驱虫剂,衣物喷洒二氯苯醚菊酯。
在户外活动结束后,应尽快回到室内,及时更换衣物,并对全身进行仔细检查,尤其要注意皮肤褶皱处、头发、腰部、脚踝等容易被恙螨叮咬的部位。一旦发现有恙螨附着,应立即用细口镊子将其拔除,注意不要挤压,以免恙螨体内的病原体注入体内。每周可进行1-2次面膜护理,深层滋养肌肤。外出时可使用较为滋润的护肤品,避免皮肤干燥。
环境消杀
草丛、菜园等恙螨滋生区喷洒拟除虫菊酯。
庭院植被定期修剪,避免长期堆积落叶、枯枝。
高风险地区特别提示
避免在草地、灌木丛中坐卧休息或晾晒衣物。
代表物种
地里纤恙螨
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deliense)美国白灯蛾躯体卵圆形,活体橘红色,体毛较少;2对眼明显,红色。盾板略呈长方形,前缘和两侧缘微内凹,后缘微凸出,而中部微内凹。盾板上有羽状毛5根,包括前中毛1根,前侧毛和后侧毛各1对。感器呈丝状,近基部无棘,端部分为17-19支。感器基位于后侧毛孔的水平线略前方。
地里纤恙螨是中国恙虫病的主要媒介,以黄毛鼠、褐家鼠、黄胸鼠、社鼠、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分布广泛,其中广东省和福建省分布最广。
盾纤恙螨
小盾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scutellare)美国白灯蛾躯体橘红色,眼红色,明显。盾板长方形,前缘稍内凹,后缘向后略呈弧形凸出。盾板刚毛5根,后侧毛孔的水平线与感器基在同一水平线上。感器丝状,近基部有小棘,端部分支较多。小盾纤恙螨是日本秋冬型恙虫病的传播媒介,以黄毛鼠,黑线姬鼠、社鼠为主要宿主。中国分布于除西北、西藏自治区外的省区,以东北和华北为主。
参考资料
恙螨.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8-07
Trombiculidae.gbif.2025-08-07
恙虫病的防治.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5-08-07
健康科普| 恙螨危害大,防护早知道.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7
【健康知识】恙虫病饮食注意事项.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7
恙虫病防治 | 警惕身边“隐形刺客”,疾控教您科学防范.微信公众平台.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