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文村是龙岩市武平县万安镇下辖村,地处龙岩市武平县西北部,距县城11公里。全村面积3.2万亩,村庄平均海拔417米,所处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21℃,森林覆盖率84.2%,国道357线穿村而过。全村有耕地面积680亩,林地面积2.7万亩、人均达40余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167户645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李财林。
捷文村原名“石门坊”,民国初更名为捷文村。2001年6月,武平县选定捷文村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工作。2001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领取了全中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来到武平县调研,对武平林改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2018年,捷文村成功摘下“贫困村”帽子,全村所有原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截至2021年末,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5.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1600元,增长至28860元,增幅达18倍。
村内的景点有捷文沉沙翠竹、15亩菊花、50亩桃花、15亩荷花、林改广场、捷文林改景观石、农耕文化馆等。2019年12月25日,捷文村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2020年8月26日,捷文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历史溯源
捷文村原名“石门坊”,民国初更名为捷文村。2001年捷文村在全国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诞生了中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捷文村地处龙岩市武平县西北部,距县城11公里。全村面积3.2万亩。
地形地貌
村庄平均海拔417米。
气候
村庄年均气温21℃,气候宜人。
自然资源
森林覆盖率84.2%,是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资源丰富的重点林区村。有耕地面积680亩,林地面积2.7万亩、人均达40余亩。
行政区划
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
人口
全村有167户645人。
行政管理
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李财林。
交通
国道357线穿村而过。
经济
2018年,捷文村成功摘下“贫困村”帽子,全村所有原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截至2021年末,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5.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年的1600元,增长至28860元,增幅达18倍。
主要种植林下有机灵芝、麦冬、黄花倒水莲、草珊瑚等药材,林下养鸡养蜂。同时,还有永泰芙蓉李、脆桃、脐橙、杨梅等采摘基地。
林业改革
改革背景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中国集体林区面临资源萎缩的困境:全国蓄积量 300 万立方米的林业重点县从 50 年代的 158 个减至不足 100 个,能提供商品材的县从 297 个减至 172 个。全国第三次森林资源清查显示,南方集体林区活立木总蓄积量较第二次清查减少 1.8 亿多立方米。为此,国家推出林业 “三定” 方案:稳定 85% 林权为集体所有,划定 15% 为林农自留山,集体林由村集体所有并分配至每户管护,明确各户责任区。
然而,林农缺乏收益权利却需承担管护责任,导致管护积极性低下,甚至出现 “山林被放火,群众笑观火,干部去打火,领导气得直冒火” 的消极现象。在集体林统一经营时期,木材采伐销售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由当地林业局统购统销:林业局以固定价格(俗称 “山价款”)向村集体采购,其中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林农实际所得有限;而林业局将木材按市场价销售,形成的 “剪刀差” 利润用于供养林业系统职工及补充县财政。以武平县这类山区林业县为例,“木头财政” 最高时占当地财政收入四成以上。
至 21 世纪初,素有 “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称的福建省(中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虽未出现大规模乱砍滥伐,但占全省面积八成以上的山林发展停滞,占全省人口七成以上的山区林农与沿海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数据显示,1991 年南平市、龙岩市、三明市、宁德市 4 个山区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为 33%,2003 年降至 22%;沿海与山区城乡人均收入比从 1985 年的 1.87∶1 扩大至 2004 年的 2.73∶1。
在此背景下,林农为应急需常盗伐集体林木,形成 “插根扁担都发芽,却长不到碗口粗就被砍光” 的局面。以捷文村为例,某年度因盗伐有 10 人被抓、7 人被判刑,森林公安进村时村民常 “跑路”,该村因此被称为 “寡妇村”。当时武平县全县乱砍滥伐问题严重,令当地县委、县政府面临巨大压力。
为破解困境,龙岩市率先推行 “放开林木经营权” 改革,取消林木统购统销政策,裁撤全部乡镇采购站,将 “剪刀差” 利润返还林农。但部分地区出现村干部截留、瓜分利润的情况,林农实际所得仍有限。
原乡镇采购站工作人员李永兴内退回村后担任村支书,查账发现 10 余年间村集体因林木砍伐倒欠 28 万元,遂提议解散与原村两委有利益纠葛的村林场,组织人员严防盗伐,此举得罪当地 “吃木头” 的地痞,他本人右臂被打伤,伤痕多年未消。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福建省酝酿林业改革。1999 年 1 月 7 日,龙岩市委 1 号文件提出 “深化林业经济体制改革”;同年 7 月,市林委在给市人大的报告中首次提出 “林权改革”,该报告成为武平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早期依据。
中国 “林权” 涵盖 “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 四项权利。2000 年,国家林业局推行全国统一式样林权证换发工作,但仍将集体林确权为集体所有,产权制度未突破。2001 年 5 月,福建省林业厅开展换证试点,武平县被纳入其中。时任武平县委书记严金静提出在产权制度上探索创新,即 “将集体林权分到户”。
2001 年 7 月,李永兴得知县、镇干部讨论试点村选址后,主动争取捷文村成为试点。该村不到两个月形成分配方案:林地所有权归集体,其余三权归林农;户户均享,期限 50 年;以原集体林责任区为界;公益林统一分配,用于补充新增人口及林地面积较小的家庭;按山林肥瘦分四等,每户每亩每年向村委会上交 0.5 至 1.5 元林地租金。随后两个月内,村两委联合测绘学人员完成全村 164 户的山林勘界与四至勾画。
2001 年 12 月 30 日,全国第一本明确 “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林木使用权归林农所有” 的新式林权证在捷文村诞生。李永兴为强化管护,邀请曾办木材加工厂的钟泰福担任村主任,前提是关闭加工厂(因其曾加工过盗伐木材)。
改革引发担忧,包括集体林分到户后是否会加剧乱砍滥伐,甚至有省级相关领导提出质疑。武平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多次调研试点村,形成调查报告并反复讨论,于 2002 年 4 月正式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在缺乏上级授权、法律依据及地方经验的情况下,武平县率先迈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一步。
改革历程
2001年6月,武平县选择捷文村为试点,把集体林均山到户,当年12月30日,捷文村民李桂林也拿到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武平也正式开启全国集体林权“包林到户”“明晰产权”的改革大幕。随之也形成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等“四权”为主要内容的武平林改模式。在捷文村试点的基础上,2002年4月,武平县委、县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2003年,福建全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6年,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得到中央认可;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2011年11月,赵树丛来到捷文村调研,详细了解林改进展情况,并就继续深化改革、发展林下经济、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等与村干部群众深入交流。
2014年1月3日晚,赵树丛在参加完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会后来到武平县万安乡捷文村林农谢永贵家,与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共叙家常、共话林改。这是赵树丛三年来第二次来到捷文村调研集体林改。
2015年1月,赵树丛再次前往谢永贵家,其大门外的对联 “竹高林茂千山翠”“食美衣丰万户欢” 及横批 “林改真好”,体现了林农对林改的拥护。刘星光、林雪峰、李永兴、练志明、钟亮生、钟泰福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干部及林农,围绕生产生活变化及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在听取发言后,赵树丛强调,林改政策的好坏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关键。他指出,当时林改工作呈现出生态改善、群众增收的良好态势,表明林改方向正确,需长期坚持。他要求各级各部门深化林改工作,巩固提升改革成果,确保政策不走样,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技术扶持、信息发布及市场拓展等服务,切实惠及林农。同时,他提出,山林为林农提供了致富渠道,广大林农应将思想观念从 “靠山吃山” 向 “靠山护山”“靠山养山”“靠山富山” 转变,将林下经济经营方式从传统粗放向多元创新转变,以实现山林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统一,并承诺继续给予林权抵押贷款贴息优惠。相关发言获得了在场干部群众的认可。
2017年7月27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在福建省武平县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深刻调整,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增绿、增质、增效,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创新国土绿化机制,开发利用集体林业多种功能,广泛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发展林业,更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林改模式
2001年,捷文村被福建省确定为最早试点的村庄之一,开始实施“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改革”。武平县专门成立了由县林业局局长担任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同时,捷文村也成立了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到各村民小组、农户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农户的经济状况、林木经营管护情况等,制定实施方案并发到各村小组征求意见,随后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捷文村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规定如下:
捷文村的林地所有权属村集体所有,在确保不改变林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实行有偿使用。在现有林管护现状基础上,根据谁管护林木,产权就归谁的原则,将林木产权明晰到户或联合体,林地租赁期定为50年。
1.村民个私造林。按照“谁造谁有”原则,村民过去或今后造林(含种竹种果)林权归造林者所有,并不收林地使用费。自留山也无偿归农户使用,不收取林地使用费。
2.责任山。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集体造林的,其中未间伐的按每亩每年1.5元标准收取林地租用费;已间伐的按每亩每年1元收取林地租用费。另一类是天然林,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有通路且路程短,资源好,按每亩每年1.5元收取林地租用费;第二种是有通路且路程较长,资源较差的按每亩每年1元收取林地租用费;第三种是没通路且资源也差的边远山,按每亩每年0.5元收取林地租用费;第四种是从来都无法开发的特殊山场,待日后再做特殊处理。 3.已承包的现有采伐山场。承包者和山主在合同期内不再交林地租用费,合同期满再交林地租用费,价格待后再重新确定。
4.1981年林权发证后有林权纠纷的山场,由村委会调解划定后再延包或招租,如有原山主不服要上诉的按上级政府或者法院断定后再延包或招租。
在推进林改过程中,捷文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开展外业调查,搞好资源评估。捷文村林改工作组组织林权申请人、工作队员、村干部按片深入到山场进行全面调查,结合“林业三定”森林权图和1981年汇编清册,填写林权发证外业登记表,注明座落、地名、林班、小班、林种、面积、造林年度、四至界线等变化情况。
2.内业整理。所有山林的四至、树种、林种均按实地调查填写,并逐户核实户主姓名,然后填写林权发证外业调查登记表。并根据林权证尺寸大小,按实地情况分户制作位置图,然后分集体林权、个人林权统计,填写林权登记台账。
3.公告。林权申请登记情况核实后,捷文村即在本村和毗邻村进行张榜公布,公告期为30天。公告内容包括登记对象、登记内容、公示时间。
4.签订合同、发证。捷文村村委会根据评估结果,通过“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将山场林木协议转让给农民经营,并逐一签订集体林地使用权林木产权转让合同,依据合同办理林权证。
捷文村集体林地林木产权试点改革前后历经三个多月。根据2001年12月15日拟定的《武平县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改革试点工作小结》和捷文村2002年7月12日拟定的《改革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工作总结》资料分析:捷文村林地总面积33369亩,扣除自留山6600亩、插花山3642亩,捷文水库征用185亩,其余22942亩集体林地全部实现产权明晰到户,其中1995年转让给外地老板2807亩,剩余的20135亩,分成313块,将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产权转让给全村164户村民,双方签订了捷文村集体林地使用林权产权转让合同。村委会在合同签订时一次性收取2002年林地使用费(地租)16486元。
具体而言,捷文村集体林地林木产权改革所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耕者有其山。捷文村共有164户村民,实施林改后,全村共发放林权证164本,每个农户都有1本。全村所有农户都承包山林,其中最多的达到500多亩,少的也有几十亩,户均承包集体山林125亩。根据当地村民当时进行的测算,按平均15年后主伐林木,期间支付的成本只有林地使用费一项,如果按每亩每年收取1元林地使用费计算,则共需支付成本1875元。届时按每亩出材8立方米、纯利润每立方米100元计算,可获得收入超过10万元,这还不包括多种经营收入。事实上,由于山林快速升值,捷文村每户农民经营山场的收入已经大为增加。
2.村财收入增加。据捷文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该村前几年的村财收入中源自林业部分的是0.4万元,而集体林产权改革后每年仅林地使用费一项就达1.6万余元,其中还不包括林木采伐收入分成。按照捷文村村委会和村民的约定,林改后凡是每户主伐自己所承包的林木,都必须按照每立方米2元的标准,向村集体另外缴交“集体提留”。
3.森林资源得到保护。捷文村通过此次改革,确保了林农权益,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盗滥伐木材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责任制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4.增加了村集体和林农经济收入。2012年捷文村人均收入达到9680元,其中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140元,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全村所有农户都承包山林,其中最多的达到500多亩,少的也有几十亩,户均承包集体山林125亩。根据当地村民当时进行的测算,按平均15年后主伐林木,期间支付的成本只有林地使用费一项,如果按每亩每年收1元林地使用费计算,则共需支付成本1875元。届时按每亩出村6立方米、纯利润每立方米300元计算,可获得收入超过22.5万元,这还不包括多种经营收入。近几年,由于山林快速升值,捷文村每户农民经营山场的收入大为增加。
作为福建省早期集体林改的试点村,武平县捷文村是我们在调查的众多村庄中唯一真正实现“耕者有其山”宗旨的一个村。由于该村在1981年就已经把村集体的林子分给全村各家各户管护经营,而这次林改基本上按照1981年确定的山林权属,顺次延包自己“林业三定”时确定的山林范围。政策的延续性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林改的成本。尽管该村有2807亩的山场于1995年转给外地老板经营,但是由于该村集体林地面积较多,在2001年实施林改时,该村再也没有采取招投标转让的方式把剩余部分山林拍卖,而是相对公平地延包到每家每户手中。这种做法无疑得到广大村民的赞同。
值得注意的是,集体林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正如武平县林业局所承认的,在开展试点工作中,该局曾先后选择万安乡上圳村、捷文村、东留镇大联村、中赤镇中赤村等作为试点,但上圳村干部积极性高而农户对此工作认识淡薄,大联村和中赤村村干部主动要求,事后却不了了之,最终只有万安乡捷文村不但村干部工作主动,群众也踊跃参与,使改革试点得以顺利完成。捷文村林改的成功实施,与当地政府的认真组织也有很大的关系。在捷文村村委会调查时,课题组成员看到,村里保留着本村的山场地图,各家各户所承包的林地四至都清晰地标明。这点是其他村在推行林改时很难效仿的。作为早期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村,捷文村在整个林改过程中有着严密的组织领导,这也是该村林改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主要景点
村内的景点有捷文沉沙翠竹、15亩菊花、50亩桃花、15亩荷花、林改广场、捷文林改景观石、农耕文化馆等。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龙岩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 .微信公众号.2025-08-14
2022年龙岩市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信息表.福建省邮政管理局.2025-08-14
万安镇2022年度城乡低保人员及特困人员复核保留及清退对象公示 .微信公众号.2025-08-14
捷文榜上有名!万安镇捷文村入选福建红土绿韵生态旅游线路.微信公众号.2025-08-14
红旗飘扬 永载史册——武平县万安镇捷文革命基点村简史.微信公众号.2025-08-14
在山林中听林改故事,在闽江源学自然新知,福建以生态游带动新业态——串景成线,打开新体验(美丽中国·不一样的生态游②).今日头条.2025-08-14
抓“邻”促“联”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全国林改策源地捷文村“四邻四联”党建工作法案例.微信公众平台.2025-08-14
朱冬梅:.武平县人民政府.2025-08-14
【砥砺奋进的五年】“林改第一村”是如何破除“五难”的.澎湃新闻.2025-08-14
【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福建·林改篇】武平林改二十年:护得绿水青山 赢得金山银山.武平县人民政府.2025-08-1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公布第一批 国家森林乡村名单的通知 林生发〔2019〕126号.中国政府网.2025-08-14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5-08-14
武平林改15年:从国定贫困县到福建“十佳县”.搜狐网.2025-08-14
【强国复兴有我】第191期| 主题教育学习“微诵读”专栏 网上展示(2).微信公众号.2025-08-14
武平敢为天下先,成就林改第一县.台海网.2025-08-14
福建林改成为全国标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5-08-14
赵树丛强调: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惠林政策落到实处.中国政府网.2025-08-14
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到龙岩市调研.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到龙岩市调研.2025-08-14
汪洋出席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经验交流座谈会并讲话.中国政府网.2025-08-14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否兼顾“效率”“公平”?.湖南省林业局.2025-08-14
一个小山村的巨变.一个小山村的巨变.2025-08-14
【权威发布】1045个!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来了!(附名单).岳阳市人民政府.2025-08-14
428名个人、202个集体!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名单公布.428名个人、202个集体!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名单公布.2025-08-14
武平捷文村自然研学教育基地被评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武平捷文村自然研学教育基地被评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25-08-14
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认定命名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决定.中国文明网.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