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大同经开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11月,位于大同市御河以东,南靠大秦铁路湖东编组站,北倚京包铁路,东邻大准铁路解庄站,距大同民航机场5公里。
2006年,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核准的规划面积为8.2平方公里。2010年12月,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扩区后总规划面积239.4平方公里。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现代医药产业园区、装备制造及大数据产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区、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国际陆港物流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形成以医药和装备制造为支柱,新能源、通用航空等为辅助的产业布局。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大同对外开放、能源革命的主阵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试验田,拥有国家火炬计划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山西省科技创新园、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七个政策平台。区内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一绿”,同步配套水、电、暖、通信、园区绿化、道路管网等附属工程,并建有保税、仓储、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陆港,包括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2万平方米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为企业投资兴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74.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态势。
发展历程
1992年11月,经山西省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2006年,国家核准大同经开区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2017年整合扩区后总规划面积239.4平方公里,2022年,完成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2023年,打造专业镇招商平台,加快规模集群发展。
区位交通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地处大同核心区域,东邻大准铁路解庄站,南靠大秦铁路湖东编组站,大塘公路与京大高速公路沿区南边而过,大阳公路贯穿区内,北倚京包铁路。距大同民航机场5公里,航线覆盖国内主要城市和周边国度,是全市、全省生产要素流动频繁、经济发展活跃的区域;城南片位于大同市区南端新建南路两侧的黄金地段,是京津冀西北方向距首都最近的国家级开发区。
配套设施
大同是“一带一路”北线重要节点城市,中国80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25个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之一,大同经开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一绿”,具备接纳大中型企业入驻的能力,各种网络功能健全,可与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联网,同步配套水、电、暖、通信、园区绿化、道路管网等附属工程,有大型污水处理厂两座,污水处理达到大清河流域排放标准。大同经开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山西省科技创新园、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等七个政策平台。区内建有集保税、仓储、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际陆港,1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2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2万平方米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企业来同投资兴业搭建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产业基础
大同经开区形成以医药和装备制造产业为支柱,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通用航空、商贸物流、食品加工为辅助的产业布局。全区“四上”企业151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9家;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值超过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的百分之七十;有进出口企业21家,出口额超过全市出口额的百分之七十。
医药制造业:有规上企业11家,产品涵盖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饮片与制剂、医药器械五大系列。重点企业有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同药集团等,国药集团威奇达公司生产的克拉维酸钾全球产销量第一,7-ACA、6-APA出口量全国第一。
装备制造业:有规上企业24家,重点企业有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陕汽大同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大同市同华矿机有限公司等,大齿集团汽车变速箱国内行业排名第四。
产业集群
现代医药产业园区
医药工业园区分两片组成,总规划面积21.98平方公里。一片区西邻大同县党留庄乡安留庄村、北邻京大高速公路、东邻郭家窑头水库、南邻大秦铁路湖东编组站,规划面积1.98平方公里;二片区北起大同县落阵营村南东西线,东至同浑公路,南至桑干河北岸1公里线,西至御河东岸1公里,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经过30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建成以化学原料药、成品药、中药制剂为主要产品的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区,形成关头孢类、青霉素类从基础原料到终端制剂的赛事产业链。全园区医药产值从2020年的27.4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109亿元,规模占据全省”半壁江山“。
装备制造及大数据产业园区
装备制造及大数据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1.14平方公里,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山西省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之一。现有占地及使用标准化厂房企业74家,其中规上企业28家。目前,园区已形成汽车整装车及配套、煤机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陆港物流等产业集群。重点企业有: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陕汽大同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太重集团(大同)起重机有限公司、大同市同华矿机制造公司、大同市巴什卡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华远国际陆港(大同)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物理云基础、山西秦数智造、山西城市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和大数据企业。
通用航空产业园区
通航产业园规划占地8.81平方公里,主要规划以通用航空制造业及通航运营服务为发展重点。大同是山西省通航建设示范市,通航产业园以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智力支撑,高标准A1类通用航空机场为基础保障,在全国率先形成了“一院一站一机场一基地”全链条发展布局。现有大同航源众诚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大同长鹰蜜蜂制造、大同轻型飞机制造、大同太昊航空改装、山西维顶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等落户。
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
园区负责两个片区,一个是大同经开区御东片区,另一个是大同经开区城南片区。御东片区主要以新能源、生物医药、餐饮住宿、食品加工、材料加工、汽车销售为主,入驻企业60多家。城南片区位于大同市区南端地段,现已形成了以电子商务产业为引领,以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地,入驻了京东集团、美凯龙、永辉超市、中影时光院线、中国平安等国内知名企业。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为特色的专业化园区,产业布局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板块为主,现有规上企业13家,形成了以尚镁科技有限公司、氢都驰拓新能源有限公司、山西久易通管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为主导,晋煤集团机电产业园、泰瑞建筑集团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现代纺织产业园区
现代纺织产业园区依托大同市中银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中银羊毛羊绒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总占地2100亩,主要从毛纺源头做起,建成集洗毛、制条、分梳、纺纱、织造、染整、制衣的完整羊毛羊绒产业链生产基地。园区致力于建设全国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智能化纺织基地,努力将基地打造成华北地区最大的轻工业类产业聚集区。
国际陆港物流产业园区
国际陆港物流产业园区依托华远大同国际陆港建设,规划占地6707亩。现已建成大同市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电子口岸“单一窗口”、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级杂粮检疫检测中心、山西省“北肉”冷链物流基地,是一个集现代物流、仓储、口岸平台、离岸加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为一体的现代化、外向型的产业平台。
园区管理
园区领导
区直单位和驻区机构
区直单位
驻区机构
公共服务平台
大同经开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7年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大同市唯一一家公益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在孵企业35家,毕业企业12家,已有4家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共计27项。
政策支持
大同经开区建立了“1+7+17”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招商引资执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在租用厂房、办公场所、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扶持,执行《大同市招才引智十条奖励政策》《大同市工业振兴十条奖励政策》《大同市高端制造产业十条奖励政策》《大同市引才聚才十条奖励政策》。
社会经济
大同经开区依托其优越的区位、交通、资源及体制优势,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经济发展指标持续向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对外开放水平和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提高,产业发展基础逐步稳固。
2010-2016年,大同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26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6.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8%。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6.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2.7%。2016年,预计大同经开区出口完成20155万美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2%,大同经开区已经成为全市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撑。
201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7.9亿元,同比增长13.1%;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2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1亿元,同比增长20.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25.4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7.6亿元,同比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7.7%;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0.3亿元,同比增长83.6%。
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6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全市6.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全市14.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44.2亿元,同比增长29.8%;实际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42.9%;“四上”企业增至188家,增速达到19.7%;进出口总额42.2亿元,占全市81.5%。大同经开区取得了自国考、省考以来的最好成绩,在217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47,在65个中部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13,在全省71个工业开发区考核中排名第2。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4.8亿元,同比增长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6%;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5%,转型项目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96.9%;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家,同比增长1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9%。大同经开区2023共签约项目44个,总投资195.8亿元;29个新签约项目开工;20个项目建成投产。
文件简介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29日,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定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2023年2月9日,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围2022年绿色工业园区公示名单。
2024年7月1日,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专业镇的国家火炬计划医药特色产业基地评价为合格。
参考资料
招商画册.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2
大同经开区产业诊断.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2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省驻广州办事处.2025-08-12
产业集群.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3
示范区概况.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2
大同经开区:阔步春风里 踏上新征程.大同市人民政府.2025-08-12
运输.中国大同.2025-08-12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同市医药工业园区归属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的决定.大同市人民政府.2025-08-12
装备制造及大数据产业园区.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3
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2
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3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3
现代纺织产业园区.国家级大同经开区管委会.2025-08-13
国际陆港物流产业园区.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3
区领导.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2
组织机构.大同经开区管委会.2025-08-12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路径.山西省商务厅.2025-08-12
2019年经济发展情况.国家级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2025-08-12
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2025-08-12
关于印发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05-16
绿色工业园区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08-12
我省两基地获评“良好”一基地获评“合格”.山西省人民政府.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