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伊蚊

白线伊蚊(学名:Stegomyia albolineatus Theobald,1904)是蚊科伊蚊属的一种动物。

形态特征

中胸盾片有3对亚中白点;股节有亚端白环;胫节近中部有白环。幼虫触角光滑或有极少数小刺;头毛5,6-C单枝。触须全部暗黑;盾片中央具银白纵条;前胸前背片和后背片具暗黑窄鳞;后跗节4-5全部或接近全部暗黑。幼虫体有星状毛和刺毛;触角毛1-A分枝;头毛4-C和5-C都分多枝。

雌蚊

中型深褐色蚊虫。头:头顶平覆黑色和淡色宽鳞,有中央白窄鳞纵条,伸达两眼后部之间,前端的鳞片较宽,头侧除有2白纵条外黑色;头顶和后头有很多黑竖鳞。触角梗节除背面外都有白鳞;鞭分节1具白鳞。唇基深褐色,有一对小白鳞簇。喙和前股接近等长,深褐色,亚中段腹面有淡黄色鳞,或中段除背面外淡黄色,淡色区可占全长的1/2。触须为喙的1/4-1/3长,黑色,末段背面白色,中部背面以及近基部腹面也有白鳞。胸:前胸前背片具白宽鳞,外侧杂有白窄鳞,中部有深褐窄鳞和宽鳞;后背片下部具白宽鳞,上部前面有深褐宽鳞,后部有白窄鳞。中胸盾片覆盖深褐或褐色窄鳞和细鳞,前端和盾角后缘有窄白鳞;有3对亚中白点,分别位于肩窝、后肩窝和翅基水平;两侧翅基前也各有一白斑,上部并有少数白窄鳞;小盾片前裸区周围有白窄鳞,两侧并有一对短后亚中线;侧背片有白鳞;小盾片三叶都具白宽鳞,中叶末端并有几片黑鳞。中胸侧板有翅前结节下鳞簇,有3-5根中胸下后侧宗;有气门后区和亚气门鳞簇,后者之上尚有一白鳞簇(也有人把它称作气门下鳞簇)。翅:翅鳞深褐色,前缘脉基端有白斑,有的前缘脉和纵脉1杂生有少数淡色鳞。平衡棒结节具褐鳞。足:一般色泽深褐到黑色。各足股节都有膝白斑、亚端白环、亚基白环或白环和散生白鳞,白色区和亚基白斑按前、中和后股依次增大。胫节近中部有白环,前面有亚基白点;中胫和后胫末端有白鳞。前跗和中跗节1-3有基白环,节3的通常不完整;后跗节1-4有基白环,节4至少3/4白色;节5全白或仅末端腹面褐色。腹:背板黑色;节Ⅰ侧背片和中部具白鳞;节Ⅱ-Ⅶ背板有弧圈形侧白斑;节Ⅱ-Ⅵ并有与侧斑分离的基白带,节Ⅶ具中央基白斑。腹板基部白色,端部深褐色,但褐白两色鳞片尚有混生而无清晰界线。

雄蚊

唇基光裸。喙一致深褐色,或仅有少数淡色鳞。触须比喙长,黑色,节2-5都有基白环。节Ⅷ腹板白色。尾器:腹节Ⅷ背板末端有很多长刚毛;节Ⅸ背板中部内凹,两侧隆起的侧叶各具5-8根刚毛;节Ⅸ腹板末端平直,无特殊刚毛。抱肢基节长为宽的2.5-3.0倍,背面内侧有很多长刚毛,小抱器膨大部分宽叶状,内缘有刺状刚毛,前内角并有数根较长的弯刚毛。抱肢端节为基节的3/5-2/3长,末段膨大如团扇状,背面除密生细毛外,尚有鳞片和较长刚毛,腹面有细刺状刚毛;指爪位于膨大部分的基部,明显弯曲,近它基部有6-7根小刚毛。肛侧片无齿。阳茎接近刺扰伊蚊的类型。

幼虫

头:触角接近头的1/2长,光滑或仅有极少数小刺;1-A位于基段近中部或基部1/3处,通常分2-3枝,偶为单枝,分枝有细侧芒。头毛1-C细弯;4-C细小,分2-4枝,靠近6-C,通常位于它的内侧而略靠后,或两者接近而位于同一水平上;5,6-C单枝;7-C分4-7枝。腹:栉齿6-10个,排列成不规则的一行,各齿长而细尖。呼吸管有游离的管基突小片;指数2.0-2.6,为尾鞍的2.3-2.7倍长;梳齿19-31个,末一、二个远离其余梳齿;1-S位于管中央之后,多数在末一、二个梳齿之前,分3-6枝。腹毛1-X单枝;2-X分接近等长的4-7枝;3-X单枝;4-X12株,其中2对为栅前毛。肛鳃较尾鞍为长,末端尖削。

栖息环境

白线伊蚊栖息于树洞积水处。

生活习性

白线伊蚊的雌蚊吸人血。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海南省,中国台湾,安徽,江苏省云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贵州省

国外分布

地中海, 埃塞俄比亚, 印度, 缅甸,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马来西亚,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太平洋岛屿

参考资料

Author avatar
雪山春水
5评
转发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2313号

虚幻引擎雅思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