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电影

保加利亚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当时在卢塞首次放映了电影。到了1907年,保加利亚开始生产新闻记录片。1915年,他们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喜剧故事片《一个风流的保加利亚男子》。在1920年之前,已经生产出了几部故事片和大量的新闻记录片。1919年,月亮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最初专注于制作短片,随后转向故事片。1930年之前的影片大多描绘了城市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包括喜剧、爱情剧和情节剧。1933年,保加利亚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片《奴隶暴动》。1939年,国家电影机构“保加利亚事业”成立,其职责是在二战期间主要拍摄新闻记录片。

历史沿革

1944年,随着保加利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电影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46年,“保加利亚事业”获得了进口和发行影片的权利。1948年,保加利亚电影业实现国有化,随后成立了保加利亚电影事业公司。社会主义时期的保加利亚拍摄了多部以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影片,如《卡林·奥廖尔》(1950年,导演鲍罗扎诺夫)、《警钟》(1951年,导演然道夫)和《九月起义的英雄》(1954年,导演然道夫)。此外,还有《祖国的早晨》(1951年,导演马利诺维奇,西尔查日耶夫)、《不平静的道路》(1955年,导演达柯夫斯基)和《塞德马克人的秘密晚祷》(1957年,导演达柯夫斯基)等现代题材影片。其他类型的影片还包括历史传记片《人之歌》(1953年,导演色拉利耶夫)、惊险片《痕迹》(1956年,导演瓦西列夫)、喜剧片《两次胜利》(1956年,导演色拉利耶夫)以及文学作品改编片《轭下》(1952年,导演达柯夫斯基)。

50年代至60年代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保加利亚电影开始注重探索新的艺术处理方法,强调人物内心的描写,试图深入剖析人性。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包括《在小岛上》(1958年,导演维尔恰诺夫)、《穷街》(1960年,导演皮斯柯夫)和《第一课》(1960年,导演维尔恰诺夫)、《我们曾经如此年轻》(1961年,导演热里亚兹柯娃)、《太阳与阴影》(1962年,导演维尔恰诺夫)等。同时,还有一系列反映反法西斯斗争和忠诚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影片,如《被俘的一群》(1962年,导演蒙德罗夫)。1962年,根据迪莫夫小说改编的史诗级影片《烟草》上映(导演科拉保夫)。1964年,《偷桃子的人》由导演拉捷夫完成。

60年代中期至今

60年代中期以来,保加利亚电影的艺术性逐渐成熟。代表作有《锁链》(1964年,导演沙尔兰日耶夫)、《皇帝与将军》(1966年,导演拉捷夫)、《最长的一夜》(1967年,导演色拉利耶夫)等。现代题材的影片则有《许可结婚》(1965年,导演科拉保夫)、《星期一早晨》(1965年,导演皮斯柯夫等)、《男子汉们》(1966年,导演米尔切夫)、《杏的芬芳》(1967年,导演沙尔兰日耶夫)、《在潘列发生的故事》(1968年,导演斯托雅诺夫)、《圣像壁》(1969年,导演吉诺夫、赫里斯托夫)等。

70年代

70年代,保加利亚电影界创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作品。其中包括色拉里耶夫的《永别了,朋友们》(1970年)、拉捷夫的《黑天使》(1969年)、赫里斯托夫的《铁砧或锤》(1972年)、吉尔柯夫的《男孩出走》(1972年)、热里亚兹柯娃的《最后的话》(1973年)、安道诺夫的《山羊角》(1972年)等。新一代导演的作品也备受关注,如丘尔盖洛夫的《考试》(1971年)及《新的一天》(1973年)、斯塔依柯夫的《爱情》(1972年)、切尔齐耶夫的《无所事事的男子汉》(1973年)、尼切夫的《回忆》(1974年)、尼柯洛夫的《昼光》(1973年)等。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电影开始探讨人口迁移等紧迫的社会问题,以及科技进步和城市化带来的文化变迁,相关作品包括《最后的夏天》(1974年,导演赫里斯托夫)、《重数一次野兔的数目》(1973年,导演扎哈里耶夫)、《骑自行车的农民》(1974年,导演吉尔柯夫)、《无根的树》(1974年,导演赫里斯托夫)、《屋顶》(1978年,导演安道诺夫)。此外,还有一些反映知识分子问题和矛盾的影片,如《刑警与树林》(1976年,导演维尔恰诺夫)、《别走开》(1976年,导演吉尔柯夫)、《贮水池》(1977年,导演热里亚兹柯娃)、《短暂的太阳》(1979年,导演热里亚兹柯娃)等。现代题材的影片有《全部是爱》(1979年,导演色拉里耶夫)、《壁垒》(1979年,导演赫利斯托夫)。历史题材的影片则有《阿斯巴鲁》(1981年,导演斯塔依柯夫)、《约安娜·阿谢娜的婚礼》(1975年,导演茨安柯夫)等。70年代至80年代初,保加利亚的儿童片和涉及儿童问题的影片也有所发展,如《出生不带刺的刺》(1971年)、《不合时宜的考试》(1974年)等。

纪录电影

保加利亚的纪录电影产业相对发达,拥有众多知名的纪录电影工作者,如然道夫、阿尔纳乌道夫、格利高罗夫、别洛高尔斯基等。70年代中期,一批新生代纪录电影工作者也开始崭露头角,如德拉格涅夫、日夫科夫、敏切夫等。保加利亚的科普电影和美术电影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

制片单位

保加利亚的电影制片单位包括博亚那(故事)电影制片厂、银幕电视影片制片厂、时代科普与纪录电影制片厂、地球仪制片集体、索非亚美术电影制片厂、实验电影厂等。每年的影片产量大约为:故事片20部、电视片25部、纪录片与科普片约100部。

教育与学术

保加利亚电影家协会成立于1952年,是电影工作者的群众组织。青年电影工作者的组织是青年电影创作者之家。自1945年起出版《电影艺术》杂志,1954年起出版《电影消息》,1960年起出版《保加利亚电影》。保加利亚戏剧学院自1973年起设立了电影系,分为电影导演、摄影等多个专业方向。保加利亚科学院艺术研究院也设有专门的电影艺术研究部门。

国际交流

保加利亚自1961年起在瓦尔纳市举办保加利亚故事片电影节,每两年举行一次。1979年起,瓦尔纳国际动画片电影节开始举办。1975年起,在普罗夫迪夫举办了民族电影节。托尔布欣地区每两年举办一次本国美术电影展览。

参考资料

影力波|保加利亚电影看过吗?小语种影片多了,但仍需“被发现”.腾讯网.2024-11-02

保加利亚电影.豆瓣.2024-11-02

保加利亚电影展在京展映6部佳片 每一部都值得细品.中国日报中文网.2024-11-02

Author avatar
雪山春水
5评
转发

Copyright © 1996-2025 DaHe Network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12313号

虚幻引擎雅思百科